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俄乌冲突持续、欧洲深陷能源危机的背景下,2022年9月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召开能源问题国防会议。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法国能源转型部长阿涅丝·帕尼耶·吕纳谢表示:“法国政府将推动法国电力公司在今冬将32座核反应堆全部启动发电,以缓解电力价格高涨的局面。”同时她“呼吁法国企业和民众节约能源”。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能源危机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障碍B.节约能源是当今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C.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正遭遇危机D.当今世界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全球化
2022-10-11更新 | 313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百校联盟(名校联测)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实业资本流动从1980年的543.96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43万亿美元。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拉大了南北国家贫富差距B.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C.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D.源于跨国资本的持续扩张
2022-07-23更新 | 37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三市十一校2023届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末期以来,法国国内电影票房因好莱坞电影的大举入侵而大幅下滑;法国青年趋之若鹜的是英语演唱的歌星,法国歌星也用英语现场演唱;来自美国的畅销小说充斥法国书店。这一现象表明
A.法国不再是世界文化大国B.英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C.民族文化得到了弘扬D.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2022-06-01更新 | 22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简表(部分)

年代石油工业的重大发展
19491952燃料工业部成立,确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1952年底生产人造石油(油母页岩油)达24万吨,为1949年的3.6倍。
19531959党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地勘察天然石油资源”,陆续发现克拉玛依等31个油田和12个气田,1959年全国石油产量达373.3万吨。
19601977燃料工业部改组为石油工业部,建成大庆、大港、胜利等大型油田,原油产量提高,并向日本等国出口创汇。
1978—今天先后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等;在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稠油热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猛增,至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建立和完善战略石油储备成为一项迫切的工作。

——据《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我国存在的能源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材料二   19736月,石油输出国组织(0PEC)决定将原油价格提高70%,并以每月5%的速度逐步递减产量。这次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并持续至20世纪80年代初。在此期间,不论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得不面临“工业贫血”的困境。尼克松政府交替使用紧缩和赤字财政的政策都回天乏术,而勃列日涅夫则更加笃信苏联体制能克服能源危机……中国,则悄无声息地拉开了一道大幕,震惊了世界。

——据殷建平《上世纪70年代两次中东石油危机给我们的警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能源危机诱因下,中国、美国、苏联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应对能源安全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2022-05-31更新 | 281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图是1990~2016年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单位:%)。这表明
A.凯恩斯主义持续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C.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提高D.世界已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经济新秩序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白远《当代世界经济》编制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拟定-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7 . 纪录片《美国工厂》讲述了中国企业家曹德旺在美国投资福耀玻璃工厂的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因中美双方在工业模式、企业管理、文化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工厂一度处于亏损状态。不过,最终大家弥合了分歧,工厂终于开始盈利。这表明
A.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B.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
C.中美分歧日渐消弭D.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8 . 2020年11月15日,历时8年,关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协议签订,协议由东盟十国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为重要贸易伙伴参与。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定义是:目前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区域自贸协定。该协定的签署
A.利于区域国家的稳定和繁荣B.推动了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C.创造并完善了自由投资环境D.使国际经济新秩序得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兴起和发展导致国际贸易内容、形式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未能适应全球价值链的发展需求,多边贸易投资规则和政策更新迟滞。这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面临新的挑战B.国际治理体系弊端丛生
C.各国的依存程度趋向加深D.多边贸易规则遭到破坏
2021-10-29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10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技术通过扩散对霸权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技术扩散都在其崛起阶段提供了主要的推动力,并为之自主技术创新提供了基础。霸权兴衰更迭的不同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态度是迥然不同的。1750年开始的工业革命时代,更是建立在众多他国技术的基础之上。这一时期,来自意大利、德国、法国的先进技术大量涌进英国,并被整合与补充,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基础。在权鼎盛阶段往往会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如英国),这种政策有助于推动霸权国商品、资本等的自由流动,支撑霸权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也会导致各种专业技术知识的扩散,导致潜在的党争对手从技术扩救中获利。而在霸权的维系与衰落阶段,则往往会采取较严格的管控政策。

——据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等整理

材料二 民族国家的出现,技术扩散逐步受到国家的主导。英国造船业的兴起,是从模仿荷兰的先进造船技术开始的。特别是在1688年荷兰总督威廉就任英国国王后,大力鼓励荷兰熟练工人去英国工作,进一步加速了造船技术向英国的扩散。1790年,英国的“叛国者”——塞尔斯莱特将英国新式纺纱机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与相关知识熟记于心后移民到美国,并在美国成功仿制出新式纺纱机,成为美国近代棉纺工业的先驱。

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东道国的中间品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无论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工业化国家对不发达国家,技术通过进口对进口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较大的正效应。

——摘编自赵朝龙《近代霸权兴衰与护持的技术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在霸权兴衰更迭阶段对于技术扩散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不同时期国际技术扩散的基本路径并分析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