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七国集团2011年3月18日联手干预外汇市场,以遏制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对美元急剧升值势头。分析人士指出,欧美应日本要求,一改对干预外汇市场惯常持有的谨慎姿态,宣布联手干预汇市。欧美国家这一举动主要是由于
A.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造成了重创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
C.日本外汇市场对欧美各国经济影响巨大
D.各国自觉、主动地帮助日本抗震救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故事中忠孝礼义克己形象的典型,而迪士尼版本下的花木兰是一个追寻自我、释放天性的自由主义形象。这反映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A.文化的统一性B.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文化的差异性D.文化体系的完整性
3 . 1978年,印度政府颁布了一项政策,要求跨国公司将其股份减少到50%以下.跨国公司认为这很不合理,于是有一些公司决定播离印度,可口可乐就是其中之一。印度政府的做法意在
A.保护本国经济健康发展B.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C.获取发达国家核心技术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3.96万亿美元,约为2001年加入WTO前的8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贸易国;据WTO报告,欧盟73项反倾销措施中就有56项是针对中国的;美元在全球支付市场中占比42%,欧元占比32%,人民币占比2.22%。这表明
A.世界经济旧秩序制约全球化发展B.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到金融领域
C.区域集团化导致贸易壁垒产生D.世界经济发展竞争性趋势增强
5 . 有学者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国家不论实力强弱都不能不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从而使中小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议事日程中来。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B.促进了国际新秩序建立
C.实现了生产资源合理配置D.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商业国家在政治上边界封闭,在商业上边界开放,斯密指出,这样一种二元结构实体的命运取决于市场能否实现自由定价,这就要求不仅要有自由的国内市场,而且要有自由的全球市场。但是,马基雅维利主义国家理性在贸易领域的延伸,使各个国家对别国的贸易繁荣充满嫉妒和愤恨,把他国所得视为己国所失,这种贸易的猜忌又在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本国商人的煽风点火之下进一步升级为民族仇恨。洪特敏锐地看到,斯密“从来没有低估作为军事竞争对手的国家间如何进行贸易这个十足的难题。他希望,低价格、高就业、自由贸易和足够的国家安全可以同时成为可能”。

——摘编自霍伟岸《国家有界,贸易无疆》


根据材料,结合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贸易自由化与国家主权”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0-08-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2020届高三仿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A.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C.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D.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020-08-08更新 | 9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江西南昌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A.对于当今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B.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C.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D.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2020-07-11更新 | 169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如果行医以敛财为目的,那应该是“人所共耻”;他认为,医者要把人的生命价值看做是医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对病人都要一视同仁,“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积极意义的医疗原则。

材料二   164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有权过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和平、发展和保护环境是互相依存和密不可分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人类需要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以下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丹尼·罗德里克提出的全球化发展的“三元悖论”(世界经济的三难选择,即超全球化、民主政治和国家主权,三者无法同时存在。)据此可知,作者意在
A.表明维护主权就必须抵制全球化B.说明全球化下出现多重利益的冲突
C.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利弊共存D.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