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冷战结束后,全球治理模式呈现出霸权治理衰落、多极治理兴起、网络化治理出现的状况,同时政府间的国际组织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其不得不与非政府组织等协调关系共同参与全球治理。这种变化
A.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B.旨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反映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地位
2022-05-31更新 | 355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汤伟《全球治理的新变化》绘制


如图能够反映全球治理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21-08-24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2016届高中毕业班“卷中卷”大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3 .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紧密依存,“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如何应对全球化体现着国家领导集体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摘编自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材料二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71018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本轮逆全球化倾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意义。
2022-01-19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至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

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
英国1.9%9.5%19.9%18.5%
法国4.0%5.2%7.9%6.8%
德国2.9%3.5%4.9%13.2%
美国0.1%2.4%7.2%23.6%
日本3.8%2.8%2.6%2.4%
中国32.8%29.8%19.7%6.2%
印度24.5%17.6%2.8%1.7%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据材料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总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纵观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产力要素、市场要素、制度要素,制衡要素、多极化要素等构成,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和基本特征,它同时标志着世界经济正发生着部分质的变化。

——摘编自杨亚非《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素分析》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法》,将关税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中美贸易大受影响。一些本来在美国畅销的中国产品销售量逐年减少,如桐油、兽皮、生丝、羊毛、棉花、猪鬃、酒类产品、蛋类及蛋产品等……美国长期以来是中国蛋类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蛋产品对美销售数量占中国同类产品对外出口总数的15%左右,占美国同类产品进口数量的90%以上。高关税政策实施后,到1934年美国蛋类产品进口数量已经减至此前的8%……1933年,中国蛋类品输美值不如1926年的10%。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会通过《霍利—斯姆特法》的背景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1978年—1992年1979年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中美贸易从1979年的24.52亿美元增至1992年的174.94亿美元。中国在中美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中国以输出初级产品为主。中美贸易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如所谓的台湾问题及中国政治问题等都会给中美贸易额带来立竿见影的负面影响。
1993年—2001年贸易总额从1993年的276.52亿美元增至2001年的804.8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增速始终保持正增长,中国在中美贸易中转为贸易顺差。双方在政治领域的纷争已经较少影响到双方的经贸往来。
2002年—2016年中国总体关税不断下降,非关税壁垒得到很大改善。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的贸易顺差从2002年的427.08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3470.4亿美元。
2017年至今基于特朗普奉行的“美国优先”战略,以中美贸易逆差为由,开启了中美贸易战。2019年5月14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Josh Hawley提出了《2019年中国技术转让控制法案》,将《中国制造2025》中的“核心技术”全部列入商务部出口管制清单。

——摘编自高梦浠《改革开放40年中美贸易变化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到2016年中美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简析2017年以来美国开启中美贸易战的原因。
2019-07-0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预示了世界历史全球阶段的来临。……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关系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紧密起来。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欧洲也受到新的全球性经济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   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摘自徐秀军、刘贞晔等的《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

材料三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材料四   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共同繁荣。

——习近平2016年《G20工商峰会主旨演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1500年以后欧洲出现“新的全球性经济”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三个阶段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靠贸易致富”的有效机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并分析其不利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
7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突出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交通工具有哪些?对世界市场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21世纪中国积极加入紧急全球化,最突出的事例是什么?
8 . 如表为拉美、东亚部分国家出口商品结构(%)由此可知,与东亚的韩国和新加坡相比,拉美两国(     
国家
类别
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
1970年1992年1970年1992年
墨西哥68473352
阿根廷86741417
韩国2477693
新加坡70223178
A.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B.出口贸易呈现下降趋势
C.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较低D.产业转型进程较为缓慢
2022-08-31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等;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2022-06-30更新 | 122次组卷 | 4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贸易自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在其进程中也时常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就是提高关税。高关税严重影响了美国国际贸易,1929年,美国出口贸易总额为5347亿美元,到1932年下降到1667亿美元;同期进口贸易总额则从4663亿美元下降到1343亿美元。虽然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美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但高关税政策无疑是美国对外贸易下降的直接原因。美国的高关税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反响,挫伤了各国为消除关税壁垒、降低关税而达成国际协定的信心。各国纷纷效仿美国,普遍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32年世界贸易总额降至1929年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仇华飞《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政策与中关贸易》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中美贸易发展概况

1979~1988年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亿美元。
1989~2000年中美经贸矛盾争端不断,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中美贸易额从1989年的122.5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744.7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1~2016年中美经贸关系一直处于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对话并存局面。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17年至今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启用第6次“301调查”,并进行反补贴反倾销和“201调查”“232调查”“337调查”等,对中国挑起贸易战并不断升级,中关经贸关系进入正面对抗期。

——摘编自杨枝煌、杨南龙《19492019年中美经贸关系基本图景及未来展望》

材料三美国东部时间53日,美国国家纳税人联盟(NTU)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国会发出公开信,反对美国政府近期在贸易方面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这封公开信由超过1100名经济学家联合签署,他们在这封信中表示,提高保护性关税是一个错误。提高关税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美国的国际关系,不利于世界和平。这封公开信直接引用1930年时经济学家们给政府的谏言信中的不少段落,告诫美国政府:不要采取大萧条初期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指1930年通过《斯姆特一霍利关税法》)。

——201854日央视新闻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9年以来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美国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如何应对。
2021-11-2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