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
A.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
B.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C.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
D.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一国经济的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会不可免地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逆机制影响、波及其他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经济运行的风险上升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面临严峻的挑战
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D.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各国维护主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千年来,伟大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

——摘编自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分化,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他是在强调全球化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B.推动世界经济高速健康发展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D.给全人类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
2020-08-09更新 | 21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一·浙江·专题练习
6 . 据美国杂志估算,如今美国中餐厅的数量已超45000家,中国菜在美国的6个州成为人们的外卖首选。这说明
A.美国是全球化的真正受益者
B.全球化与本土性的矛盾加剧
C.世界贸易走向体系化制度化
D.全球化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7 . 【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例如,电视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建设,因为大部分的电视工业是由国家控制的。”这主要表明
A.国家控制了电视工业的发展
B.大众传媒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C.文化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D.国家控制的电视传媒具有反文化渗透的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方发达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巧妙地进行了全球布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推广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或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据此可知
A.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家间的民族对立
C.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前提
D.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9 . 下表为1996年—2016 年新兴市场与世界GDP份额变化比重统计,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南北差距日益缩小
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
D.多极化已经形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中期发生的第一次产业转移,主要是因为新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巩固其地缘控制格局而双双开展雁阵式产业输出——美国向西欧和日本,苏联向东欧和中国。二者的不同在于,美国完成了配合地缘战略的产业转移,随后率先进入金融资本扩张阶段;而苏联的产业转移因与中国发生关系主权问题的争议而中辍。

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了第二次产业转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及产业资本阶段必然发生的国内劳资矛盾不断增加,全球发生了一轮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温铁军《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又将其(产业)转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向外部打开了大门,亚洲四小龙及美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找到了地域广泛、劳动力丰富而价格低廉的我国沿海地区。至今这种转移仍在不同层次上继续着并向中西部地区扩展。加入WTO后,我国成为世界上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我国制造业优势的提升和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的维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制造业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

——刘文娟《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及启示》


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这次产业转移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2)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产业转移的特点。这一轮产业转移中对中国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019-10-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