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注: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世界五百强)将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转移至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迁入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反映了(     
A.美国制造业的衰落B.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的趋势
C.区域经济合作加强D.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技术在东亚地区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所示为1950~2007年世界各地区 GDP所占份额的变化(单位∶%)。表格信息反映出
地区1950年1973年1990年2007年
西欧26.025.522.217.4
英国衍生国30.825.424.622.1
日本3.07.88.65.8
西方59.758.655.445.2
亚洲(不含日本)15.616.423.337.0
拉美7.88.78.37.9
东欧和苏联(俄罗斯)13.012.99.86.3
非洲3.83.43.33.6
除西方外世界其他地方40.341.444.654.8
A.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B.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
C.发达国家经济呈现出衰退的趋势D.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3 .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说:“ 全球化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充满生机的:它导致出现一个不可抗拒的市场一体化趋势,使单一民族国家看到了以前闻所未闻的新技术。这一趋势也让残酷无情的现实及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反冲力。”在这里作者认为,市场一体化趋势
A.是全球化充满了生机的主要原因B.带来了新体系中残酷的现实问题
C.也激发了现实对全球化的反冲力D.由单一民族国家技术交流所导致
4 . 某班学生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也参与进来

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有关“近代早期世界贸易”的资料

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使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利亚等城市。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第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简述近代早期世界市场的表现。

第二组同学搜集到“工业革命时代”的资料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年)单位:百分比

年份
国别
17501800183018801900
英国1.94.39.522.918.5
德国2.93.53.58.513.2
美国0.10.82.414.723.6
中国32.833.329.812.56.2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概述表中英国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组同学搜集到“全球化历程”的资料如下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编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3)根据第三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任选一个“全球化波次”加以说明。(要求:时段清晰,史实准确)
2021-06-09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5 . 经济民族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民族国家主权观念构成了强大的挑战。联合国的经济制裁、世贸组织的“透明条款”等,都表明主权行使的困境。民族国家面对在主权“夹缝”中膨胀起来的跨国公司,不得不“割让”一块块的生存空间。世界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造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促使一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反应。在这个意义上讲,主权的行使并非随心所欲。

——摘编自邹树彬《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二 经济民族主义主张,每个国家都应该把追求更多的超额利润以满足本民族国家的需求当作最重要的政治目标之一。一般而言,它对激进的全球化观念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应该为抽象的世界福利而牺牲本国利益,相反,这一理念内含了“此胜彼败”的逻辑,它往往认同一个民族国家经济地位的上升要以牺牲另一个民族国家经济为代价这样的残酷现实。

——李永刚《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三 积极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针对全球化的适应性调整。“积极的”表明要顺应全球化趋势,不是被动地作出反映性政策;“民族主义”仍是核心,表明国家帮助自己的公民增加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积极的经济民族主义如果被发展中国家充分采纳和利用,就会对现存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邓维、宋国栋《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的关联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挑战民族国家主权观念的表现并据材料二概况全球化进程中经济民族主义的主张。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积极的经济民族主义”的内涵及其积极影响。
6 . 世界联系的加强是伴随着冲突与纷争,科技的不断进步而展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东西航路发现后,殖民地的争夺已遍于东西两半球。17世纪西班牙在海外的优越势力到了18世纪,渐渐地移于英国。18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政治,法国已完成强固的中央集权,英国且由君主的中央集权进于国会内阁政治,其他各国的政治组织散漫微弱,远不及英法。在欧洲本部的政争,英法常常处于敌对的地位,因此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英法两国也常常彼此对抗。

——摘引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


(1)以戈雷岛为例,概述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对非洲的争夺情况。指出18世纪英法在海外殖民地争夺上矛盾冲突的具体事件。

材料二   为了保护法国的农业,并打击英国的工业,拿破仑与英国进行贸易战,并且颁布法令禁止任何布料、铁制品甚至是棉花和烟草进入法国……这导致德国鲁尔区原有制盐、烟草种植和加工业乃至整个农业受损,仅烟草禁运就导致鲁尔15%的人口失业,却也阴差阳错给鲁尔区的重工业带来一线生机。英国金属制品无法进入欧洲,鲁尔区看到机遇,将自己从单纯的煤炭区变为欧洲重要的钢铁产区……1818年鲁尔区出现使用蒸汽机车替代马车的新型运煤铁路线,在铁路修筑的狂潮下,鲁尔重工业企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白梦宸《鲁尔区的崛起:从煤矿到高炉再到“德国的武器工厂”》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与英国进行贸易战”所颁布的法令,概括鲁尔区重工业企业迅速崛起的因素。

材料三   新冠病毒可能会限制人员和货物的自由流动,它将使企业无法利用这一最廉价的途径。企业将不得不对洲际供应链是否有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快速响应供应链的基础是软件和互联网连接。今天的新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能够带来一种形式截然不同的全球化。综合这些新技术就能想象,正如经济学家理查德·鲍德温所说的,伦敦的酒店房间由身处波兰的清洁工控制的机器人打扫,或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草坪由身处墨西哥的园丁操纵的机器人修剪。……当供应链崩溃、家家户户被隔离时,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你想怎么称呼它都行)看上去更具吸引力了。当现金正在传播病毒时,使用电子货币似乎要明智得多。当出行和人员聚集存在风险时,远程办公可能成为常态,而非反常现象。

——摘自《泰晤士报》网站《新冠病毒能够引发一场新工业革命》


(3)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面对全球共同灾难——病毒横行,认真阅读材料三,概括在这一趋势下人们所应对的举措。
2020-12-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小布什政府推动新加坡议题,奥巴马政府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他们推动的“高标准”规则内容大致相同,都包括市场准入与竞争、外资的保护和服务业开放等规则。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出现逆转B.全球经济良性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C.经济区域集团化获得新动力D.世界贸易自由化壁垒进一步减少
19-20高一下·江苏南通·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使人类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遑论全球统一。……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以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成一体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得到发展,增加自己的资本,……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反思第一次经济全球化利弊得失的基础上,世界进入了“战后秩序”时期。20世纪中叶,美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领头羊,推动了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曾经进行过非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最辉煌尝试的原苏联东欧国家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在20世纪实行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但最终不得不放弃计划经济,融入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体系。

——摘编自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

材料四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据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这一“重要转折点”相关的历史事件。并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大工业”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世界经济“战后秩序”采取的主要举措。并分析中国等国家并入市场经济对全球化的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治理?
2020-10-10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二)历史试题
9 . 按照传统的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一体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理论开始在实践中被打破。这反映出
A.全球化中各经济实体地位是平等的
B.新经济秩序下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C.全球化趋势下各国经济依存度提高
D.全球化缩小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差距
10 .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社会面临着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传染病横行等影响全人类根本利益的一系列问题。这表明
A.国际局势日益动荡不安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诸多问题亟待全球治理D.逆全球化势力较强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