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儒学?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认为:“今天的世界,交通方便,全世界如一国。我认为儒家对今天以后的中国,仍当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对世界文化亦自有其应有之影响。”;而另有部分人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此外,还有人提出了其他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漫画(图9),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7-12-21更新 | 403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2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GDP排名中,美国的GDP总量以18.5691万亿美元居首,中国则以11.1991万亿美元位居第2位。日本(4.9394万亿美元)、德国(3.4668万亿美元)、英国(2.6189万亿美元)、法国(2.4655万亿美元)、印度(2.2635万亿美元)、意大利(185万亿美元)、巴西(1.7962万亿美元) 和加拿大(1.5298万亿美元) 位居前十。

——韩国《亚洲经济》201689日报道


材料二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1.0时代”“2.0 时代”“3.0时代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强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在18世纪末期: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历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

——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存在两种相互竞争的发展趋势:其一是传统强国将继续维持全球治理现状,其二是新兴挑战者试图促进全球治理发生变革。如果新兴大国基本认同目前的全球治理的制度和规范,那么出现冲突和谈判僵局的可能性较低。虽然新兴大国可能拥有潜在的全球治理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国内或国际因素的制约,此种能力可能无法充分发挥。新兴大国与传统强国间的谈判会直接导致全球治理发生变化,因而传统强国对新兴大国的回应将是全球治理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美】迈尔斯·凯勒《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的未来》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新兴大国与全球治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阐述材料中关于世纪地球“变”的认识.(说明:可以据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1820-1998)

荷兰(%)英国(%)美国(%)
1820年农业433770
工业263315
服务业313015
1890年农业361638
工业324324
服务业324138
1998年农业323
工业222623
服务业757274

——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上表涵盖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提取其中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萧条前
金融危机前
1919-1929年
1980-2007年
新兴产业
收音机销售额由4500万美元增加到8.42亿美元
金融地产业占GDP份额由15.1%上升到20.7%
汽车产量由150万辆增加到540万辆
信息技术产业占GDP份额由3.9%上升到8.7%
建筑业产值由120亿美元增加到540亿美元
商业服务业占GDP份额由6.2%上升到12.1%
传统产业
农业衰落,出口肉类价值下降88.9%出口小麦价值下降33.3%;农场破产率由6.4%上升到17.7%;煤炭、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产业不同程度下滑
制造业占GDP的份额由20%下降到11.6%

——资料来源:浙江大学历史系编《20世纪世界史》
以上表格描述了产业变革与经济危机的内在联系,请你选择其中可对比的某些数据予以分析探究。(要求,选择合理数据简要提出问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探究,事实无误,知识正确,逻辑严密,并且得出历史启示。)
2016-11-27更新 | 13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1月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观点一:起源于16世纪;观点二:起源于19世纪;观点三: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说明:选择材料二中任一种观点。并从材料一中任选4个要素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止实准确)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年表
1946年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欧共体建立
1970年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订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