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美国商会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2019年及未来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可能每年减少640亿至910亿美元,约占总额的0.3%-0.5%。如果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25%关税,未来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累计减少1.万亿美元。这表明(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B.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
C.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居主导地位D.遏制中国,美国就能发展
2020-11-2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气候危机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的全球问题,对气候危机的关注和解决事关全人类的前途和未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气候变化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经济的脆弱性在气候冲击下更是暴露无遗。通过对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发现,气温的降低会显著增加社会不稳定程度,且具有长期的持续效应……在温暖期,中国经济繁荣,民族统一,国家昌盛;寒冷期,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游牧民族南侵,农民起义,国家分裂,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

——[美]布雷特.辛斯基:《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材料二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的影响可以改变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导致缺水国家为争夺水源而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由于气候变暖有可能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及分布结构,粮食富足国家和缺粮国家之间也面临发生冲突的危险。全球变暖会造成海平面上升,小岛国和沿海低地国家及地区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威胁,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势必导致大批环境难民涌入邻近国家,贫困、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就会连锁产生,甚至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条件,使原本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全球气候资源分布并不均匀.大部分发达国家地处中纬度温带地区,气候条件相对优越,其经济发展对气候的敏感性较低。广大发展中国家大多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差,其经济发展对气候的敏感性较强。

材料三   1997年,在日本古都京都举行的一次旨在强调环境问题的会议上,来自187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减少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开始生效。树立了到2012年发达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术与交流(1750年至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气候变迁对古代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气候变化会给当今国际社会带来哪些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社会为何要签订《京都议定书》?
2020-11-2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迪士尼公司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日本的动画片和香港的武侠电影,迅速地走向了世界。但"地球村"里人的文化消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给文化企业家加快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这反映了
A.世界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趋势B.传统文化赋予了现代化精神
C.信息化导致世界文化趋同化D.跨国公司主导了文化多元化
2020-11-2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课标全国卷)
4 . 在迅速变化的全球经济中,没有一个经济强国能够完全控制全球贸易和商业,因此众多国家建立经济联盟,旨在全球经济中获得优势地位,拥有更大的竞争力。这反映了
A.经济民族主义全球兴起B.大国主导全球经济发展
C.全球经济发展的依存性D.经济联盟成员的平等性
2020-11-19更新 | 28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全球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针对西方国家这一言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代表团撰写发言稿。(要求:发言稿观点明确,围绕观点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展开论述,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6 . 下表是1978年与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比较表(单位:美元)。表中数据的变化
年份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
1978年206.4亿97.5亿108.9亿不足1%
2013年4.16万亿2.21万亿1.95万亿12%

A.说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已初步形成
B.源于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日益缩小
C.表明中国已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D.得益于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2020-11-1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百校联盟2021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课标全国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欧洲一体化并未弱化民族国家的作用,反而使各国政府运作更加有效,加强了政府应对处理全球和多维困难的能力,欧洲一体化进程因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马歇尔计划的全面实施B.美苏之间"冷战"的变幻
C.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如此,中苏间的紧张关系,再加上东方阵营中的震动,意味着作为整体的世界正在放弃两极性,而像一位意大利共产主义者所称的那样,走向“多中心主义”。冷战简单极化关系的放缓实际上是令人惊讶的。……巨大的转变已经发生,自那时起不可逆转的事情正在进行。……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在世界均势格局中有了明显的暗示。

——改编自罗伯茨《全球史》

材料二

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它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利润是衡量它们成败的标准,哪怕结果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

——摘编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走向“多中心主义”的含义。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冷战世界秩序出现了新的挑战”的表现。
(2)阅读材料二,概括20世纪末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结合所学,试从全球化主导权的角度,简析全球自由市场发展“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的原因。
2020-11-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11月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9 . 当前的全球化让一些新兴经济体抓住机会,迅速发展起来。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重新找回自信,而且发现现代文明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用古代文明去思考,反而可以被解决,于是很多国家就开始重新发掘自身的文明。材料主要表明
A.传统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明多样化发展
C.现代文明发展已经陷入困境D.新兴经济体改变了文明发展路径
10 .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A.区域集团化削弱B.政治多极化形成
C.经济全球化开始D.全球合作化加深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