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这些思想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著作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如何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于三个基本前提:宇宙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力量支配,可以认识;严格应用“科学方法”以认识每一个问题;人类可以被“教化”而进步。前两条来自科学革命,后一条则出于洛克的思想。英国诗人亚历山大·蒲柏在1733年出版的《人论》中写道,“人文科学(也许)和其他科学一样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几点”,启蒙思想家就想揭示这“明确的几点”。孟德斯鸠用自然界的机制来模拟社会运行机制,逐一分析各种社会条件,得出人类精神深层地影响政治体系运行的要素。在共和制中左右民主制度运行的是“美德”,左右贵族制度运行的是“节制”,在君主制中是“荣誉”,而在专制体系中则是“恐惧”。孟德斯鸠关于立法、执法和司法权力分配和平衡的理论被称为世界奇迹之一。

——摘编自吕乃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等

材料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这不仅体现在它以民主与科学作为自己的旗帜上,也体现在它对民主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所认识和理解的科学,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或科学思想,而更是一种广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种与迷信、盲从、愚昧相对立的崇尚实证的理性精神。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向来不认识中国底学问有应受科学洗礼的必要。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关系,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并说明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
3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归纳材料二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本身是18世纪的现象,该运动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学者认为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源自三个基本前提:

1)整个宇宙可以被充分认识,它是由自然而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支配的;

2)通过严格使用“科学方法”可以解决每一个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

3)人类可以被“教化”以至获得无止境的改善。洛克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受教育而与贵族平起平坐,人类发展的潜力是无服的。1790年前后,启蒙运动受到挑战。有些思想家如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科反对启蒙运动所主张的一切;另外一些人虽然接受启蒙运动的某些价值观,但强烈反对其他的价值观。

——摘编自伯思斯等《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前一个世纪因受启蒙运动宣扬的世界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时的文化往往超越国界呈现出一致性色彩。到了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各国民族主义的勃兴使我们很难找到前一世纪所具有的那种一致性、即使在同一思潮的影响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外显都不同且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重心,如英国的经济理论、法国的文学艺术,德国的思辨哲学等,从而使得西方文化色彩斑斓、相得益彰。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发展到20世纪,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获得大幅度提高,然而人的异化,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也普遍存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者从这一事实出发,认为哲学的任务应是探讨人的危机。他们要拯救资本主义,就提出了“重估一切价值”

——摘编自韩庆祥《正确借鉴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发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表现,并说明20世纪西方文化发展的新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西方文化发展历程中得到的认识。
2021-03-17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1届高三3月尖子生抽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秦朝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转变为汉朝的“行仁义,法先圣”,汉初的陆贾实有首创之功,继之者是贾谊,到董仲舒实现了这一转变之大成。这些汉儒们,一方面是以先秦儒家的仁义、民本等思想为主导,另一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先秦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陆贾多次劝说刘邦尊儒,指明秦亡的教训就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陆贾的话打动了刘邦,避让陆贾著书以明仁义。贾谊则提出:“欲天下之治安,天子之无恍,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カ。カ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无邪心。"而董仲舒又将"大一统”用于思想文化方面,就是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因而被汉武帝所纳,儒学成为“独尊”的国家意识形态。

——摘编自李存山《汉初的尊儒——从陆贾到董仲舒》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化给予启蒙思想家们的影响,是与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相连的。伏尔泰说:“所谓专制或专横的政府,是指君主可以随意夺走一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如果说曾有一个国家,在那里人的生命、财产和荣誉受到法律的保护,那便是中国。"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中国是以法治国,儒家经典所宣扬的伦理道德和礼仪习惯便是中国法律的基础,他们进而指出,由于这种以父权为本,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的法律符合自然规律和理性,因而能将道德、宗教、习俗、礼仪和伦理为一体,在全国统一施行.使儒、释、道三家彼此相安无事,既无需按封建等级制度建立教会,政权因而也不致受教会左右。启蒙思想家虽然从自然神论的角度把儒家思想解为一种宗教,但把它与愚弄人民的基督教之类的宗教做了严格的区别。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儒学在西汉成为正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借鉴中国古代文化基础上所提出的反封建主张,并简评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基雅弗利(1469-1527)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熟悉拉丁语和古典文化知识,尤其精通古罗马的历史和政治哲学。马基雅弗利时代的意大利可谓内忧外患,整个意大利处于长期分裂和面临被外敌肢解的境地。对于意大利的现状与未来,年轻的马基雅弗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在《君主论》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即君主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就是所谓的“马基雅弗利主义”。马基雅弗利的这一论断尤为批评者所不齿,认为这是一种无耻的权术,是违背基督教道德的罪恶。马基雅弗利却认为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政治态度,一个现代君主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马基雅弗利政治理想的著作《君主论》,最初是献给洛伦佐的孙子小洛伦佐的,以求引起他的重视。1520年,马基雅弗利终于得到美第奇家族的眷顾,得以承担撰写佛罗伦萨历史的任务。尽管他在书中客观分析了佛罗伦萨衰落的原因,但其中也不免有为美第奇家族歌功颂德之嫌。

——摘编自马华峰《马基雅弗利的新君主及其道德》

材料二:政府之所以存在并拥有权力,只是因为人民造就了它并赋予了它权力,如果政府辜负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拥有当然的权利来建立一个新政府,他们有造反的权利。

——[美]罗伯特·C·拉姆《西方人文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基雅弗利《君主论》的写作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弗利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0-0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8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1209次组卷 | 2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治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

——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有历史学家称,启蒙运动是一个英国问题,又有历史学家认为启蒙运动是一个法国问题,还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德国问题

——刘建伦《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指出“英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各自的时代背景,并指出“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含意。
(3)指出据材料三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