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观念"古已有之,但是欧洲观念具有政治内涵,却是进入近代以后的事。14世纪的几次大旱灾、1348年的大瘟疫和百年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主权国家的形成所导致的地区间冲突使欧洲人民饱尝战争之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伊拉斯谟的《基督教理》和莫尔爵士的《乌托邦》,这三部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如何缔造一个享有永久和平的欧洲成为18世纪欧洲政治思维的重点。卢梭主张欧洲各国将主权转让给一个联盟,这个联盟并将"保证主权国家免遭不负责任的和不正义的权力觊觎者及臣民反叛的颠覆"。康德的联邦主义方案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出发,将永久和平推向一个世界主义历史发展观的高度,使永久和平的理论范围更加广泛,推理更加缜密。

——摘编自吴素敏《近代"欧洲观念"——欧洲一体化运动的理念先导》

材料二   1939213日,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掀起"中华民族"性质的大讨论,参与其中的著名学者不下十余人。顾颉刚认为,"民族"是"在一个政府之下营共同生活的人",而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巩固中华民族理论构建成果的同时,形成"民族平等"的政治话语。但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问题"再次成为国家治理的客观问题。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学者们一致认为,该理论"将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把汉族的研究与少数民族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中华民族构成的全局和中国的民族问题作了高层次的宏观的新概括"。

——摘编自刘永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辩与中华民族理论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观念"的思想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观念"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议题出现的意义,并简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提出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又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改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目的是保护他们的一切自然权利。在这方面,自然状态有着许多缺陷……立法权是委托权力,只有人民才能通过组成立法机关和指定由谁来行使立法权。当人民发现立法机关的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方面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执行权和立法权往往是分立的,前者显然是受立法机关的统属并对立法机关负责的,而且立法机关可以随意加以调动和更换。

——引自(英)洛克《政府论(下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改变整个欧洲思想界精神气候”的事件及其核心精神,并分析该事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
2021-11-20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四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背景下,中国瓷器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恰巧迎合了人们逃脱中世纪以来的神权禁锢和对现实生活重新关注的渴望,亦是18世纪“洛可可”风潮形成的直接动因。上述材料说明
A.文艺复兴推动了中国制瓷技术的提高
B.经济发展促进了欧洲消费观念的改变
C.瓷器贸易影响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中国瓷器创作风格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时期更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 3500 多种、7.9 万多卷,总量达 9.9 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布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1751 年,在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主持下开始编撰一部《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 160 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2019-08-10更新 | 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会异常活跃、变化剧烈,对历史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

材料二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三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归纳材料二中的观点?简析该观点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在本质目的上有何相似之处。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结论
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
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4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义和团运动扑朔迷离,难以洞察真相。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表中对四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结合所学史实说明结论的不当之处,并从解读材料方法的角度,简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7 . 卢梭说:“未开化人类过着满足、友爱的生活,但是当人类创造出文明和私有财产之后,一切就走向了下坡路。”这一观点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思想解放滥觞,加速民众觉醒
B.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渐形成,社会矛盾激烈
C.工业文明强力推进,摇撼等级对立
D.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社会秩序混乱
2010-05-15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黑龙江四校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多元、复合的特征,故人文关怀必须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途径来实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实现“礼之用,和为贵”,构建一种全面的和谐关系体现对人的整体关怀,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以“仁爱”为出发点与核心,将“孝”定为伦理的起点,以“中庸”为方式构建良好人际关系,培养“浩然正气”,提高个人修养,养成高尚道德情操。传统文化还尊重人的自主性,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相辅相成中实现精神自由与灵魂安顿,以“仁民而爱物”之心,实现“天下一家,万物一体”的博爱情怀。

——摘编自杜喆《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研究》

材料二   对个人命运、价值和尊严的关注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种最基本的信念。西方人文主义者力图以科学和理性来反对中世纪独断主义的封建神学,以解放神学统治下的人和自然。他们从反对神学对人的统治出发,追求现实的人生幸福,要求恢复人的各种权利,他们把神权与人权对立起来,认为只有推翻封建神权的统治,才能彻底解放人自己。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注重个人的奋斗和个人的权利,私人的权利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彼得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人文主义强调以人的欲望、要求作为出发点,对自然采取征服、掠夺的方式,强调“天人相争”的观念。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与中国古代人文关怀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文关怀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价值。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中国著名人口学者,其思想主要体现在1793年撰写的《治平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清朝初年,“隙地未尽辟,闲鏖未尽居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关于人口问题的调整,他指出:“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日: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

——摘编自洪亮吉《治平篇》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著名人口学家,1798年,出版《人口原理》,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他认为“在一定时间内或长久地不结婚,并在独身期间性行为严格遵守道德规范贾谊的主张……这是使人口同生活资料保持相适应并且完全符合道德和幸福要求的唯一方法。”“对人口增长的积极抑制包括以任何方式过早地缩短人的寿命的一切原因,例如不利身体健康的各种职业,繁重的劳动和长期在露天干活或生活、由于贫困引起的饥寒交迫、对儿童抚养不当、大城市和制造厂、一系列常见病和流行病、战争、鼠疫和饥荒。”

——摘编自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亮吉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在解决人口问题方面,洪亮吉和马尔萨斯的主张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观点产生的原因。
2021-01-05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传统观点认为,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来有学者认为:“1517年的教会并不比两个世纪前的教会更腐败,僧侣也没有比过去更加道德败坏,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些现象的后面还有着更加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由此可知
A.研究者立场会影响对历史的评价B.历史事件的起因需多元化理解
C.研究历史一定要使用比较的方法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研究可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