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18世纪的苏格兰启蒙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不同,它是以亚当·斯密提出的“商业社会”理论为中心而进行的另一种启蒙。亚当·斯密改变了18世纪法国一批思想家从政治的维度来思考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一模式。这从侧面印证了
A.法国的启蒙原则无推广价值
B.英国已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自由主义源于商业发展需求
D.苏格兰的启蒙运动独树一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
A.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B.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
C.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7世纪当科技革命出现时,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热情地赞同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指出,这种追求应该“谦卑和仁慈”地进行,不是“为了心情的愉悦,或为了竞争,或为了比别人优越,或为了利益、名誉、权力或为了生命的利益和价值”,并提醒人们注意科技的潜在性,提防它的危险。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C.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D.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
5 . “人是能够随心所欲的改造自己的。”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C.人文主义藐视宗教的作用
D.提倡追求物质生活幸福的思想
2018-0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卷

6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近代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思想启蒙的不断深入。

材料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西方摆脱了教会的束缚,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思想的

萌芽。但是,文艺复兴相当重要的成分是向希腊人文精神的回归,还没有产生一种新的精神取代它。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的“宗教伦理”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这种看法不很全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带来的并不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而仍然是封建民族国家。工业化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成立,仅有宗教的伦理还不够,还要有与其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就是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体系。

——摘编自方汉文《西方文化概论》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简述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体系的发展和影响。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化史上,救亡与启蒙难解难分。中国的启蒙即源于救亡,救亡是中国启蒙的深层动因。与法国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毋宁是一种落后民族寻求富强之道的“救亡型启蒙”。五四运动以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这种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消长,与其说是“救亡压倒启蒙”,毋宁说是“启蒙转化为革命”。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当代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发展的特点。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2018-01-26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

材料二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了中国,又把把中国的典籍宝藏翻译成欧洲文字,介绍欧洲,,大大深化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文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的“中国热”。当中国的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走俏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帝的寝室。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蛹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由景仰的维度走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以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

——摘编自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你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由肯定转向否定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及其启示。

8 .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018-05-24更新 | 360次组卷 | 33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以下是某一派思想家对法律本质的论述:“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A.这主张将会危及社会秩序
B.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派的代表
C.这一学派是苏格拉底学派
D.这一学派忽视法律重视道德
2017-12-0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B.反对宗教神学,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
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2017-11-23更新 | 500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基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