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了道德。苏格拉底进一步倡导的思想观念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根据智慧品德明确分工”   ⑤“人类是最高级的”
A.①②B.②③C.③⑤D.④⑤
2020-08-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某一个思想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是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普罗泰格拉
2020-08-1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著名文学家和他的主要代表作是
A.薄伽丘——“十日谈”B.但丁——“神曲”
C.彼特拉克——“歌集”D.达·芬奇——“蒙娜丽莎”
2020-07-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人们将伏尔泰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表述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B.批判了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对新社会提出设想的思想
D.否定建立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思想
2020-01-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意大利是古罗马的故乡,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庭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于是,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他们通过欣赏、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三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伏尔泰语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描述的是古希腊哪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请再写出两位古希腊代表思想家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被称作什么?请写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三位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伏尔泰是哪一重要运动的代表人物?请再写出两位代表人物这一运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020-03-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意大利的北部诸城市都先后成立了公社,这些公社战胜了封建主发展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他们对商业和手工业采取保护的政策,并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具有世俗倾向的新文化,材料意在说明
A.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
B.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根本原因
C.城市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的产生
D.城市的新发展与新文化的相互作用
7 . 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他的一部作品中讲了一百个故事,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讴歌了人性。该作品是
A.《神曲》
B.《唐璜》
C.《十日谈》
D.《哈姆雷特》
8 . 某学者评价近代的一场运动:“(该运动)就是要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自己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该运动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 . 西方的人文精神萌芽于
A.古印度文明
B.古罗马文明
C.秦汉文明
D.古希腊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段论述出自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016-11-27更新 | 459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喀什市特区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