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人非工具”
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D.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他认为奴隶占有制是天然合理的,不过,他在遗嘱里却要求解放所有奴隶。他是
A.孔子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秦王蠃政
3 . 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为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17、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
D.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2016-12-13更新 | 364次组卷 | 19卷引用:新疆库尔勒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智者学派有这样一段话: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结合这段材料来看,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评述错误的是
A.呼应了希腊社会中人的地位日益突出的现实
B.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尝试
C.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D.使人的自我意识从原始宗教的统治下觉醒过来
5 .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曾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的积极之处在于
A.否定了神的存在
B.批判奴隶制民主政治
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的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地位。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他指出:“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据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整理

材料二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法国除了革命和动乱,就是几乎无时不在的激情和焦虑。到处都在揭露社会的虚荣,在巴尔扎克、司汤达或是托克维尔的作品里都得到体现。这是一种急于想过上好生活的焦躁不安的期待,一种对复兴思想的痴迷和继帝国时期思想荒芜之后心灵极度的焦渴。面对这种焦渴,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立足于人性统一性来重建社会的秩序,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

——据郭景萍《孔德: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焦虑情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指出孔德思想的历史价值。
(3)情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2016-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卷B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伏尔泰意在说明
A.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性
B.文艺复兴缺乏群众基础
C.萨帕塔对宗教信仰盲从
D.基督教神权统治虚伪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有位思想家认为:“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提倡这种“知德合一”的先哲是
A.苏格拉底
B.安提丰
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