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的城邦制度的思想家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3674次组卷 | 88卷引用:新疆吐蕃市高昌区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上述变化表明
A.人文主义思想传播迅速
B.宗教改革打击天主教会
C.古典作品受到高度重视
D.印刷引入促进文化繁荣
2017-12-02更新 | 909次组卷 | 20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A.广大民众
B.资产阶级
C.教皇教士
D.封建领主
2019-03-26更新 | 190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神学观点,恢复了信徒对上帝的虔诚信仰,开创了一种德意志式的宗教理念这表明马丁·路德
A.重现了古典文化的辉煌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打破了宗教文化的垄断
6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B.教权高于王权
C.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2019-08-14更新 | 9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2011学年新疆乌鲁木齐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7 .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世界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原意是“再生”“复活”“复兴”。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弱,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材料三   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方文化启蒙之浅析》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并分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8 . 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由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性是
A.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B.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C.强调人类思维的相对性
D.突显品德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与其他启蒙思想家相比,卢梭进一步提出了
A.天赋人权和权利平等B.权力制约与平衡
C.政治民主与个人自由D.“主权在民”思想
10 . 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B.教会C.《圣经》D.教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