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指出:“如果没有马丁·路德的《圣经》,也许直到19世纪,德国依然因为各种各样完全迥异的方言,都还不能拥有国家的自觉。马丁·路德的德语,抑止了德国人语言上的分裂,促进了德国人的整合。”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得到德国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支持B.有利于近代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C.推动了德意志教育事业繁荣发展D.以建立统一民族国家为主要目的
3 .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该作品体现了
A.人文主义B.蒙昧主义C.专制主义D.理性主义
4 .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2021-06-24更新 | 799次组卷 | 28卷引用: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如图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②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③都表达出了对神性的赞美   ④都体现高超的绘画水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7 . 在中世纪的西欧,最高权威是罗马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立主权国家。该规定
A.导致了欧洲政局四分五裂
B.瓦解了西欧民众的传统信仰
C.否定了西欧封建专制制度
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019-04-26更新 | 42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巨匠横空出世,《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等传世艺术名作耳熟能详。这一时期艺术繁荣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B.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C.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2019-01-21更新 | 740次组卷 | 42卷引用:湖南省汝城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威阐扬新型人本观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