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已经开始区分自然法和人定法,并认为两者都是正义的表现。他主张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本性统一的,但自然法是神的法律,高于人定的法律。他说:“我服从他人的意见,我更服从神的命令。”这表明,苏格拉底(     
A.反对人定的法律B.追求自由平等C.推崇自然法精神D.强调德行修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8月,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阐明了人的自然的、不可让与的和神圣的权利,使资产阶级的妇女从中看到了争取和实现权利“平等”的希望。17918月,德康比夫人出版了题为《妇女之现状》的小册子,要求“占人类一半”的妇女享有政治权利。17919月,《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发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地反抗性别歧视、提出妇女政治权利要求的文献,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次女权运动的兴起。

——摘编自刘大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

材料二   在工业化以前,英国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有283.2万人。1881年,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19世纪60年代后,随着自由主义理论的不断成熟,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得到发展。约翰·穆勒在《妇女选举权的授予》《代议制政府》中为两性政治平等的原则辩护。工人妇女把本阶级及自身的屈从地位归咎于政治上的无权,妇女通过散发传单、组织签名、直接参加示威游行等多种方式推动宪章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潘迎华《19世纪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与女权运动》

材料三   1923年,“全国妇女党”起草制定了《平等权利修正案》(简称ERA),其核心是公民的天赋人权不能以性别为借口而被否定或节略。1973年后,反ERA运动蔓延至全美,至19826月,ERA只获得35州批准,最终仍无法摆脱“夭折”命运。《平等权利修正案》将男女置于完全平等的社会地位之中,这是对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根本性颠覆,自然遭到保守派的强烈反对,而女性则是反ERA运动的主力军。传统社会性别观仍然存在于多数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固守传统性别身份的女性自然不在少数。她们坚信ERA动摇了美国社会的根基,破坏了基本的家庭和性别关系,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无穷伤害。

——摘编自王业昭《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妇女的反女权运动——基于社会性别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和英国女权运动的诉求,并分析两国运动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妇女运动出现的新动向并分析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

中世纪中世纪初期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平民贵族衣式相同,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事》)
10世纪至12世纪10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至12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3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商贸穿用,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欧洲中世纪生活习俗史》)
14世纪至16世纪14—16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著。“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尔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中世纪欧洲服饰习俗的变化。(要求:主题鲜明,论述合理,史论结合)
4 . 18世纪初至1789年,在欧洲大地上爆发意义深远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反宗教,反封建,追求理性主义,为未来描绘美好的政治蓝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其“政治蓝图”的思想包括
①天赋人权②自由平等③君权神授④权力制衡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制度的互鉴

历史上的东西方国家虽远隔万里,文化与制度迥异,却曾出现过相互仰慕和赞誉者。

材料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

——伏尔泰《风俗论(下)》1756年

材料二   各部之旧,分建为国(州),每国正统领一……各以所推出姓名投匦(箱)中,毕则启匦,视所推独多者之……各国正统领之中,又推一总统领,专主会盟战伐之事,各国皆听命……总统领所居京城,众国设有公会,各选贤十二人。居公会,参决大政……每国设刑官六人,主谳狱,亦以推选充补。……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


问题:
(1)伏尔泰赞誉的中国政府当时最可能处于哪个王朝?他是通过哪些途径知悉这些信息的?
(2)徐继畲介绍的是哪国的情况?他是在什么情形下关注该国情况的?
(3)基于上述材料和所学,请选出分别令伏尔泰和徐继备感到新奇且由衷赞誉的国家制度。(填写字母)
人物制度
①伏尔泰
(▁▁▁)
②徐继畬
(▁▁▁)
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
C.共和政体
D.政党政治
E.三权分立
F.联邦制度
G.议会制度
H.民主选举
I.科举选官

(4)依据材料,你如何看待伏尔泰和徐继畲对他国制度的赞誉?
2022-02-20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上海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6 . 16世纪以来,欧洲创生了“文艺复兴”一词。其内涵本质是
A.古典艺术的光大B.新兴文化的发生
C.古代文化的复苏D.阿拉伯文化扩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
A.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B.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
C.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D.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
8 . 古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通过披挂或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形成优美的重褶,如爱奥尼亚式希顿。公元前2世纪,由于数学方法黄金分法的广泛应用,腰带位置上移,希顿变成高腰的设计。希腊服装的设计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A.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B.追求自由精神
C.开放包容的政治文明
D.崇尚理性之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A.“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2017-10-14更新 | 271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五所重点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