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彼特拉克在《秘密》中大声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体现了彼特拉克
A.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B.不信仰基督教
C.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D.贪图享乐的个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自创新神”和“腐蚀青年”两项罪行。苏格拉底申辩称“我所做的无非是劝告青年人和老年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身体和财产,而轻视自己的灵魂”。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抨击雅典民主政治
B.追求人的精神修养
C.推崇“知识即美德”
D.强调人的决定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苏格拉底认为“‘为善至乐’,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所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所谓“仁”就是“仁者爱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B.都符合统治阶级治国的现实需要
C.所持道德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
D.两者的思想后来都成为正统思想
2019-05-09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区级联考】江苏省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4 . 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的获救,人如何摆脱控制着他的焦虑、恐惧、虚无和绝望。上帝创造世界是为了人,上帝的存在是为了人的拯救。为此马丁·路德提出
A.圣经至上
B.简化宗教仪式
C.因信称义
D.王权高于神权
5 .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以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最主要的观点是
A.否定信仰上帝B.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C.倡导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D.挑战教会权威
2022-03-21更新 | 594次组卷 | 11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否定了对宗教的信仰
B.否定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
D.促进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产生
2019-04-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这场席卷全欧的思想运动以其富有理性的观念,唤醒欧洲各国乃至美国等国人民起来反对封建意识,反对教会权威,给处于黑暗统治中的人民以光明和希望。这次思想解放运动
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B.设计出资本主义的社会蓝图
C.反对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D.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019-02-22更新 | 32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三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2020-03-07更新 | 563次组卷 | 68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宿迁马陵中学高二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古希腊的哲学名著《论真理》中说:“事物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个事物对你来说就是它呈现在你的感官面前的样子,对我来说,它就是呈现在我的感官面前的样子。”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A.薄伽丘
B.苏格拉底
C.彼特拉克
D.普罗泰格拉
10 . “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C.破除了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D.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2019-06-28更新 | 308次组卷 | 4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泗洪县洪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选修)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