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具有鲜明的倾向性。他们把”人”放在神创世界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具有天赋自由意志,以人性作为思考神学、观察世界的理论依据。其关注的宗教问题大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少注意经院哲学热衷的纯神学理论。“人活动的目的在此岸人间,而不在于彼岸世界”,所以“人应该把经历投注于尘世事物”。这使人们对自身、对自然的好奇心趋于强烈,希望求证实验的方法验证真理,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主义者追溯基督教的渊源,对《圣经》进行严格的考证和评注,反对教会对原初教义的歪曲,他们研究古典学术和调和神人之间关系的观念,对当时的宗教改革家具有着重大启示。

——摘编自陈志强《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宗教观的性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者宗教观的基本态度。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这鲜明的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的历史价值

材料三   霍尔巴赫(1723-1789年),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驱。……1770年出版了被誉为十八世纪“唯物主义的圣经”的两卷本哲学著作巨著——《自然的体系》。该书一问世,立即震动欧洲学术界,受到进步人士热烈欢迎。当年8月,巴黎法院作出判决,公开销毁《自然的体系》;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然的体系》问世后的反响分析霍尔巴赫思想产生的影响。
2018-10-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对下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2018-10-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夏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世界上最快乐得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出自: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普罗泰戈拉
D.康德
5 . 有学者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他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与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两人
A.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B.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D.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2018-11-06更新 | 249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6 .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

材料二

材料三   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四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 “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指出拉斐尔的圣母像与中世纪相比,在立意上有何变化?列举两例文艺复兴在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三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立法确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自然则要求人人平等,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别只因法律而存在,并不是源于自然。这表明智者学派
A.强调公平正义的社会准则B.反对雅典的法律制度与民主政治
C.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D.论证了“天赋人权”的核心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孟德斯鸠说:“启迪人民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官吏的成见是从国家的成见产生的。在蒙昧时代,人们就是做了极坏的事也毫不疑惧。在开明之世,即使做了最大的好事也还是要战栗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限制国家权力是摆脱蒙昧的关键
B.启迪民智是形成开明国家的前提
C.理性精神的觉醒是开明国家的本质标志
D.价值判断多元化是开明时代的典型特征
9 .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
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2018-09-07更新 | 34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思想和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随着历史变迁而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如探索自然规律以表现人的价值和能力,尊重客观规律以准确揭示自然发展的因果关系,只相信事实不迷信权威,只相信相对真理不承认绝对真理等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5、16世纪以来西方在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应用上的重大进展事例

材料二西方首创科学革命,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意义,恐怕是无论怎么强调也不会过分,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的“形而下”(注: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中体西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诸如此类的论点都与这种对科学革命的片面理解有关。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注: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昭示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其核心就是要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克服一切传统偏见,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二中“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的内涵是什么?请以西方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加以说明。

材料三科学与民主,是陈独秀一生追求的两大目标,陈独秀曾说:“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陈独秀是“倾向共和科学方面”,在他看来,科学可以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他的确崇拜科学征服自然的能动作用,但他更把它看作一种反对‘迷信’的武器……仍坚信“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

(3)近代中国人在对待西方科学的认识上,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