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启蒙思想家拒绝接受上帝支配世界并任意地决定人类命运这种传统的信仰。相反,他们寻找一种与理智的判断相一致的自然宗教,结果产生了种种违背宗教正统概念的东西。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
A.批判封建神学和宗教信仰
B.发现普遍适应性的自然法则
C.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D.重视人性反对宗教禁欲思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君主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直辖的领地行使主权,同时还受到教会的制约,而教皇既统驭世俗领袖,又管辖着教会的僧侣、“君权神授”和“政教合一”论是世俗国王必须服从教会和教皇的确凿的理论依据。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关注世俗王权的权威性和国家权威的重要性,17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解放”与“混乱”之后,国家权威、国王的权力在欧洲人看来格外重要,人们普遍接受了君主专制制度,并产生了“王权崇拜”观念。

——摘编自蒋承勇(西方文学“人”约号题研究)

材料二

中国文化的价值系统和内在精神是以人生和人心为写照的,强调关注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当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关注个性的培养,而强调人是家族的一员,且有浓重的“成员”意识。因此,中国传统人学具有浓重的伦理色彩,这也强化了内圣之学、道德修养和伦常思想。而西方人本主义的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更强调人与环境中的人的作用,以求在竞争中实现自我,所以,西方人本主义更重视平等、自由和个性解放。

——摘编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前后西欧世俗王权地位的变化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
2022-05-09更新 | 52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文艺复兴的杰出代表但丁曾担任佛罗伦萨执政官,因为政治斗争被驱逐。当政者提出,如果但丁缴纳罚金并认罪,就可以回到佛罗伦萨。但丁拒绝了:“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么?难道我不在佛罗伦萨和人们面前屈身辱节,我便不能思索宝贵的真理吗?”材料反映出的时代趋势是
A.文艺复兴推动了意大利商业城市的兴起B.世俗王权在与教权的斗争中取得了优势
C.关注人的尊严、价值、个性和理性思考D.商品经济的发展降低了人口流动的阻力
2021-10-11更新 | 1042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要研究古希腊的智者运动,首要障碍是任何智者的著作都未能保留下来,我们往往通过苏格拉对他们的论述还原他们的主张,这样得出的结论可能是
A.客观的,因为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的代表
B.准确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雅典
C.错误的,苏格拉底的对他们论述不是史料
D.片面的,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观念有冲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这说明苏格拉底
A.强调个体感受和自由B.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秩序
C.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D.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2022-04-0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中心思想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
C.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约翰·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 ,欧洲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创始人。1536 年,加尔文发表了著名的《基督教原理》。他综合了德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的理论成果,对新教的信仰作 了最为明白、严谨的说明,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加尔文说:“我们把上帝的永恒教导称为预定,他以 此预定他愿意为每个人所做的事。”强调上帝和《圣经》是唯一的权威。他还认为“上帝在我们的一切工 作生活活动中欣赏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他的眼中没有任何工作是庸俗、卑污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伟大 的、有价值的。一切适当的工作都有荣耀上帝的价值。”他还提出,教职人员不能由某一个人的权威来 委任,应以教徒投票的方式选举,要从世俗教徒中选举教会管理人员,由教士代表会议管理宗教事务。

——整理自李会军、王罡《加尔文的新教伦理及其启蒙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新教伦理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加尔文新教伦理的意义。
8 .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1517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1520年马丁·路德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因信称义”。在马丁·路德看来,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应当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他进一步指出,既然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能自主地阅读和理解《圣经》,那么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人们与上帝沟通的中介。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根据人教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及相关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2022-01-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近代西欧曾出现这样的社会现象:水手成了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了解海外奇闻让人们乐此不疲;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增加。这反映了当时西欧
A.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B.宣扬理性主义
C.批判宗教和神权D.追求精神享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文艺复兴前欧洲人“为了信仰而生活”,文艺复兴后欧洲人“为了生活而信仰”。这表明文艺复兴后
A.人终于拥有了现世生活B.人的价值开始得到肯定
C.人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D.人摆脱了基督教的束缚
2021-05-08更新 | 453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2017-2018年12月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