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柏拉图所反对的是政治权力分配领域中的平等,也就是人人可以平等地成为统治者,这正与要求智慧者对非智慧者的统治的国家正义相违背。依据国家正义标准,哲学王统治是最好的政制,因为哲学家富有高度智慧,最适合担任统治者。在柏拉图看来,民主制正好是哲学王统治的反面。如果说哲学王统治最能体现国家正义的要求,民主制则是对国家正义的严重偏离。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批评的自由不是共同体的政治自由,而是在共同体政治自由的前提下个人行为的自由。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要求公民各司其职,但民主制却赋予个人无限的行为自由,使他们不把自己的职责当回事。

——摘编自申林《论柏拉图对民主制的批评》

材料二进入近代,洛克提出了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委托权力的思想;潘恩把民主制和代议制明确结合起来;密尔进一步完善了代议制民主理论,使之成为一种成熟的理论体系。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小型的城邦国家变成大型的民族国家,其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这给大众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城邦时期的直接民主无法再实行。因此他们必须选举出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最高权力,正如潘恩所说的,把代议制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可以获得一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领土与人口数量的政府体制。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等级制度,导致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元化,社会从等级制发展到代表制,议会成为市民社会在政治国家中的全权代表。同时,代议制从历史角度来看是在国王与议会的长期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王权、市民、诸侯”的三角均势,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最终使代议制正式形成。

——摘编自张华《论代议制民主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反对直接民主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代议制民主在近代欧美社会形成的原因。
2 . 伏尔泰认为朱熹理学是“理性宗教”的楷模,是唯以德教人,“无需求助于神的启示”。中国的“理”,既是“万物的本源”,也是中国“立国古老”和文明“完美”的原因。伏尔泰推崇“理学”的主要原因是(  )
A.理学的思想内涵丰富B.构建理性王国的需要
C.儒学在西方传播广泛D.启蒙思想批判力有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考察历史,注意到历史上凡建立下不朽功勋、对民生福祉有所作为的时期,为“王者”均是“圣”或“仁”者。这实际上明确提出了一个“内圣外王”的理想政治模式:先圣而后王,只有圣者才能为王。孟子进而提出统治者可从整理田界,厘定土地面积入手,制定新的经济政策,分配土地给民众,为其通过勤苦劳作发展起“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的产业提供条件。此外,统治者还应“取于民有制”,“薄其税敛”,并以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往来,等等。

——摘编自风传子《孔子、孟子与儒家的社会理想观》

材料二   希腊城邦的动乱,使亚里士多德反思现存的所有政治体制。亚氏认为混合政体是理想的政体,因为最好的政体往往都会结合众多形式,所以这种混合政体应该利于自身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平衡。在原则方面,亚氏认为理想的政体应该奉行正义的原则。在《政治学》一书中,亚氏认为中产阶级是最好的治理者,因为从财富的论述角度来说,任何过于极端的(统治阶层)都将导致败坏,天平一端的极度富有者和另一端的极度贫穷者都天生不是优秀的治理者。他认为:“所有人都应当是善良公民,这样才能使城邦臻于优良。既然优良政体的治理者是最优秀的人,那么由其领导的公民也应当是品德良好的人,否则就会产生动乱和犯罪。”在治理方式上面,亚氏认为优良的政体必须实行法治。

——摘编自叶远涛《论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基于<政治学>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理想政治模式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士多德的理想政体思想形成的原因。
4 . 秦慕阳同学以”思想的力量”为主题对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对“人”进行了广泛的论述,赞扬人性、人的卓越能力以及人在改造世界方面的作用。人的自我创造,人的自由意志等一系列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也纷纷被提了出来。神的作用、神的权威隐退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讴歌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成为这一时期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王小侠《西方文化史论》


材料二 经过长期的经济政治发展和民族意识和熏陶,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德意志民族主义思潮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此时发生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人为民族利益反抗民族敌人的政治斗争。推翻罗马教廷统治,争取民族教会独立是它的主要内容。德意志民族同罗马教廷矛盾日益激化,是它爆发的主要原因。

——摘自修海涛《德国宗教改革的起因》

材料三 启蒙运动部分思想主张逻辑示意图

中世纪启蒙时代
国家权力起源君权神授社会契约论
主权归属主权在君(①)
权力分配君主专制(②)
人权学说等级特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据岳麓版、人教版、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3整理

对法国来说,启蒙思想培育出整整一代革命家。在未来的革命中,几乎所有政治派别的活动家都是在启蒙思想影响下。同时,启蒙学说也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民间说唱艺人的演唱,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开来,极大地启发了人们反封建意识,为未来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材料一体观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什么?指出材料地图中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写出字母),并说明发源于此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德意志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推断材料三①②处应该分别填写什么?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影响。
2022-01-04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于西方,明末清初的中国也有一场思想“启蒙”,这场启蒙的领军人物是黄宗羲。在黄宗羲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与西方启蒙殊途同归的有关“公意”与“议政”“权利”与“权力”的阐释。由于种种原因,启蒙思想在中国止于“思想”未能形成“运动”、普及到社会,但从黄宗羲的论证中,从梁启超的评价中可以体味到其发源于中国本土,具有中国特色的权利意识、权力制约、地方自治、民主议政等一些具有近代宪政气息的思想因素。

——摘编自马小红《近代中国宪政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天主教的反动、专断,君主专制的暴政,赋予启蒙运动以非宗教的、纯粹政治的形式。法国的社会结构,使得启蒙运动的社会政治基础非常广大,参加运动的阶级广泛;人民群众用武器的批判,推动启蒙运动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法国启蒙思想家广泛吸收自然科学成就,继承本国文化传统,扬弃前人的思想遗产,汲取现实斗争中的素材,把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使启蒙运动具有激进的、革命的性质。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启蒙运动在法国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超过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

——摘编自许序雅《试论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在法国蓬勃发展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于中国,法国思想启蒙的不同,并分析不同产生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15世纪的300年间,意大利由于繁荣的地中海贸易和发达的制造业,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意大利城邦的富翁为抬高身价而结交文人雅士,使得学术和艺术因此受到人们的尊崇,个人不再是被神创造、顺服于神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人们把这种个人的觉醒和基督教信仰结合起来,如在《神曲》里,但丁在空间和时间里漫游,其中既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又有神话中的人物······为发展这些品质,就要研读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研习需要读古典文献,人文主义者便去找这样的文献,结果找到了大量著作。从14世纪起,这个新生代(或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画家们就力图撇开道德上、宗教上的先入之见,使现实本身再现出来。

——摘编自[荷]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材料二   1660~1789年,欧洲除英国、荷兰和瑞士外,都处于号称君权神授的君主专制制度下。因此,这一时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全欧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批判的矛头都是指向信仰主义的,也就是说是指向一种已经或正在成为过去的思想或社会意识的。启蒙不是以教育者的姿态居高临下地对愚昧之见或信仰迷信以及流行的霸权话语进行批判,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任何一种意见的话语霸权本身的颠覆,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近代以来的理性主义、怀疑精神和自我意识的成熟之上的,这体现了其思想深层次上的人本主义本质。

——摘编自董小燕《西方文明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及文艺复兴时期新观念的特点。
(2)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二中学者认为“启蒙运动是一场全欧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理由,并简述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联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进行探讨。伏尔泰认为由于中国的政体温和,民众的财富逐年增加,人口也就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重农主义学派创始人魁奈认为在一个优良的政体之下,人民安居乐业,乐于生育,也有能力养育后代,所以中国人口增殖较快。伏尔泰和魁奈探讨旨在
A.缓和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B.批判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弘扬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D.增强中法两国的文化认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法国崛起的一代启蒙思想大师,也接受孔子思想熏陶,高举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旗帜,将其发展到最高度、阐发到最强度,为法国启蒙运动注入了新的力量,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霍尔巴赫、狄德罗和重农学派代表魁奈,都表现出对孔子学说及其价值的虔诚与敬服,伏尔泰所倡导的“开明君主”就是中国儒家理想中的德君。狄德罗借助中国文化的材料,利用作为百科全书主编的特殊地位,开展对法国现实的无情批判。魁奈认为《论语》满载原理及德行之言,胜过于希腊七贤之语。启蒙思想家们通过研究孔子,进而把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入1789年的《人权宣言》。

——摘编自陈奉林《孔子在欧洲》

材料二   20世纪的中国历经“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大门,清人“天朝上国”的美梦破碎,“睡狮”惊醒。社会从渐进式的演变,骤然发生了急剧性的变迁,这种脱离循序渐进的发展方式,把中国带入了西方式发展的轨道。随之,文化思想领域“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孔子儒学遭遇空前的危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诸贤们,如陈独秀、胡适、鲁迅和吴虞等知识分子,称孔子为中国历史的祸根,并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热潮,孔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往日神圣的光环,一时间尊严扫地,甚至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孔子长期的圣人尊号也被许多人改为“孔氏、孔老二、盗丘”等。

——摘编自傅丽丽《陈独秀孔子观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对待中国传统儒学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传统儒学在古代和近代的历史价值分别作出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