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十八世纪法国一桩普通的民事案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法国的图鲁兹有一位颇富声誉的商人,名叫卡拉斯,是个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儿子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据说后来打算改信天主教。安东尼性情抑郁,总是落落寡欢。1761年10月13日晚,安东尼吊死在自家门框上。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安东尼要改变信仰,更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但是案件落在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大卫的手里,在天主教修士们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结果图鲁兹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时年68岁,正流亡于日内瓦的伏尔泰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立刻着手为卡拉斯案的平反进行辩护。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巴黎法院最终撤销原判,赔偿、抚恤卡拉斯夫人。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奇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4-24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高三第一次模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20-04-22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2原因类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下图是古希腊帕提农神庙女神雅典娜的塑像复原图,古希腊雕塑家将她雕塑成一个非常自然的“人”,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古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
A.反映了民主政治思想B.说明崇尚无神论思想
C.体现了人神合一思想D.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2019-12-27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9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12月)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关于国家建立的原则有过深入的讨论,这对美国的宪法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基于人性恶的前提假设,认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内心欲望的驱使,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下。……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深受霍布斯思想的影响,通过追随霍布斯的思想,汉密尔顿提出按照人类实际是什么来对待人类。“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控制了。”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专制集权思想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理性化做准备,一个强大的“利维坦”是克制人类走向邪恶和混乱的必要工具。国家的工具性在此显得十分突出,国家的主权就是制定法律、决定和平与战争、统率军队、任免官吏、征税、审判和授勋等各项权力。

——陈刘杰《联邦党人国家建构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材料二   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鸩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他说:“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即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

——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国家观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反联邦党人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争论为美国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哪些理念。
5 . 【加试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深刻影响了西方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时期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学说虽然是以对上帝的绝对信仰为前提的,但其中蕴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路德指出“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一个基督徒因着信仰,就凡事自由”,信仰的唯一途径就是《圣经》。教徒个人自己有权凭借自己的理性和智慧去理解《圣经》。由此,他强调“我们凡为基督徒的就都是祭司,都是君王”,“在平信徒和神父、贵族和主教以及属灵和属世的之间,确无差别”。

——整理自朱衰《世界上古中世纪史》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①和②建筑圆顶的设计者,说明图①建筑的设计者保持顶牢固的具体方法。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2019-02-26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面两幅图及相应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汉图》(宋刘松年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又名《猿猴献果图》,为《十六罗汉图》(现仅存三幅)之一。作品虽取自佛教题材,实际上已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画中的罗汉双手相交,伏在一横斜树枝上作沉思状。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异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现实的世俗生活。罗汉注视着眼前两只温顺的小鹿。树上有两只活泼的猿猴在摘果子,树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双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这种极富生活情趣的描写,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气氛。画中罗汉与小和尚的僧袍僧衣的用色在多样变化中求得协调和谐。

材料二   

西斯廷《圣母像》。16世纪,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的圣母像则是温柔的,慈爱的,美丽的。在拉斐尔的画中,耶稣在圣母的怀里,圣母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无论是孩子还是圣母都洋溢着幸福。年轻的圣母就像带着孩子的民间母亲,充满了母爱。美丽温柔的圣母脸上洋溢着坦然的骄傲,因为她怀抱的孩子将拯救世间,同时她的脸上也流露住一种不舍之情,因为她将把心爱的儿子奉献人间,拯救人类。它不仅画出了女性的温柔与秀美,更歌颂了圣母的崇高行动。其对圣母的赞美,在生活美的价值观上战胜了基督教的厌世哲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罗汉图》与西斯廷《圣母像》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产生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幅图所刻画神像在内涵上的不同点,分析产生不同的根本因素,与中国比较这种内涵对欧洲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
8 . 古希腊建筑有三种基本建筑风格(如下图),分别体现了男人成熟躯体的阳刚之美、女人成熟躯体的轻柔之美和少女胴体的窈窕之美。希腊人修建了大量的神庙,但是神庙没有多少宗教意味。这些建筑风格体现出古希腊
A.宗教已失去社会影响力
B.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女性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底蕴深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认为使公民国家共同体经久长存,必须确立“美德”的统治,确保每个公民真正成为祖国的公民,永不堕落为祖国的敌人;专制王朝国家,人民缺乏爱国美德。所谓“美德”,是指每个人的个别意志与公共意志的协调,在“公共性”的要求下,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美德的核心和本质即为公民的爱国思想,这种爱国思想本质上体现为对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及法律的热爱。通过儿童时代开始的公民和爱国者教育,把自己和祖国视为一体,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热爱民主共和紧密联系起来。创立公民宗教,通过宗教的神圣性增进公民的爱国美德——神圣而崇高,使祖国成为公民崇拜的对象。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1900年,梁启超著《少年中国说》,指出:“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1902年,梁启超撰《论公德》,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基本精神即“牺牲个人之私利,以保持团体之公益”。“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弱者,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为官者既然“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他就必须承担本身对于社会的义务,同时又要履行对于委托者的义务。号召进行“道德革命”,以爱群、爱国作为判别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准则,努力建设自由、平等、独立、利群为主要价值内容的“新道德”,铸造“新民”,挽救危亡,振兴中华。

——摘编自史义银《浅论梁启超的道德观》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内容上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卢梭美德观和梁启超公德观出现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两种观念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

10 . 城市广场,在空间上指的是城市中由建筑、构筑物围合而限定的空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集市广场是公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它布置着一些相关的设施:突出的柱廊长厅、存放国家圣火的议会大厦、体操竞技场以及各种神庙,它们共同构成城市以及城市生活的中心,广场往往呈不规则形状,也不存在明确的控制性建筑物。          

——摘编自蔡永洁《空间的权利与权力的空间》

材料二 中国传统广场的主要形态是扩大了的、四周合围的院落,传统广场,尤其是礼制性广场(如天安门广场,太和殿广场),往往具有严格纵直的中轴线,广场与宫殿、坛庙构成井井有条、重重叠叠的空间序列。

——摘编自曹文明《中国传统广场与社会文化生活》

材料三     在城市中修建广场,是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传统,广场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区域。



(1)阅读材料一二,概括古希腊集市广场和中国传统礼制广场在布局上的不同特点。结合所学,从政治和思想观念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据图1指出其广场的布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两侧柱廊有何宗教寓意?
2018-09-29更新 | 1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