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监督和批评。……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深化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炽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黄宗羲和孟德斯鸠的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材料二   启蒙运运动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但是垂死的封建专制制度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同时,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的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的主要主张有哪些?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伏尔泰和卢梭的主要观点。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之处。
2019-06-0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彼特拉克在《秘密》中大声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体现了彼特拉克
A.崇拜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B.不信仰基督教
C.具有人文主义思想
D.贪图享乐的个性
2019-05-16更新 | 105次组卷 | 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卢梭认为:“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这表明卢梭
A.认可精英政治
B.推崇代议制
C.反对三权分立
D.崇尚直接民主
2019-05-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6世纪,“他们都要求从世俗的情感和欲望解放领域转向思想文化体系的清算领域。也可以说,他们都希望从思想体系上,而不是从人的情感上来清算神学体系。”据此可知,“他们”
A.反对君主专制
B.主张否定宗教神学
C.倡导人非工具
D.强调人有信仰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将手写的拉丁文《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门口,不久后他便收到了从德国南部倒流回来的印刷本《九十五条论纲》。这表明
A.抨击教会引起共鸣
B.西欧识字率在增长
C.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2019-04-11更新 | 38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世纪,意大利的宗教纪念活动中,教士的游行队伍与俗人一样色彩绚丽,豪华的法衣和铮亮的银圣器与俗人的队伍争奇斗艳,明显地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认同感,这一现象说明
A.新教在意大利取得主导地位
B.教士生活观念受到文艺复兴影响
C.罗马天主教会生活奢侈腐化
D.宗教生活已被世俗生活完全取代
8 .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C.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D.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
2019-03-22更新 | 92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只有获得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要“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有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只有人民可以制定法律……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发生的哪一重大变革运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体现的核心思想。并指出该运动发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主张。据材料列举东西方实践孟德斯鸠思想的法律文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宗教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一次“社会革命”,因为它深入家家户户,影响及于社会生活,人们的眼界、思维方式都因此发生变化。它本身是宗教问题,但它的影响要深广得多。材料旨在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思想方式出现重大转变
B.彻底摧毁了教会的精神枷锁
C.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D.促使人类理性思维走向成熟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