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如表是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中一些知识分子的论述或做法。如表这反映出当时

人物

做法或论述

威尼斯学者莱奥纳尔多·朱斯提尼安尼

我听说有些将绘画和诗歌联系在一起的最有威望和学识的人已经把他们称为姊妹艺术……因为她们都受到一种热切的思想和神圣灵感的指引。

诗人阿涅奥罗·加里

赞美画家皮萨内罗:“技艺、比例、绘画能力、情感、风格、透视法和逼真描摹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天堂赋予他的奇妙天赋。”

佛罗伦萨画家贝渃佐·哥佐利

在其作坊的一本素描手册上写道:“画家和诗人拥有,且必将永远拥有同样的能力。”


A.对艺术的人文价值有了新的认识B.对艺术家的赞美成为新时尚
C.对人文主义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D.对人生的目标有了新的追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04-25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主观题专项突破十年分类-专题05异同类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任何国家中总有三种成分:一个阶级十分富有,另一个十分贫穷,第三个居于中间。处于两个极端的阶级作为两个极端的经济地位都力求攫得政权,以便实行代表自己利益的寡头(贵族)制或民主制,从而各走极端。据此判断,亚里士多德主张
A.阶级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B.城邦制度的运行不利于社会稳定
C.调和社会矛盾利于保障城邦利益
D.通过分工可实现个体价值差异化
4 . 普罗塔格拉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性质形态都是相对的,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感觉;知识就是感觉,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他的这一思想
A.注重道德自觉与社会和谐B.奠定了希腊民主制的基础
C.强调了个人的价值与理性D.成为当时社会阶层的共识
5 . “中等财富是最好的”是古希腊贤人们的一句名言。当时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有万贯家财,但是都没有高贵的雄心壮志,那么他也不是有福气的人,只是一个生活舒适的守财奴罢了。这种价值追求
A.有利于古希腊工商业发展
B.表明古希腊人反对追求财富
C.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D.反映宗教信仰影响社会风气
6 .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  )
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强调神的伟大价值B.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C.属于自然哲学范畴D.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2019-08-12更新 | 827次组卷 | 21卷引用:专题09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备战2020年高考精选考点专项突破题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三位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
A.形成于雅典民主由盛转衰的时期
B.与智者学派的基本观点完全对立
C.启迪着人们理性思考问题的智慧
D.以隐晦的比喻来解释事物的成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中国出现了一次重大的思想危机,中国思想家产生了强烈的忧虑情绪,出现了激烈的意识争论。这使人联想起公元前5世纪到前4世纪的希腊,以及古希腊出现的后来孕育了科学精神的哲学思想。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创建的大学传授的是“五经”,包括《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和《礼记》,此五经据认为代表了孔子的传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种种修正、新的注解和具有真正价值的“概述”。

儒教使之与政治局势相适应,并经受往了道教和佛教的宗教压力而存在下去,把它重新塑造成为自13世纪以来一直居主导地位的新儒教。新儒教不仅是对世界作出理性主义解释的一种尝试,而且是一种政治和社会伦理体系。直到1912年中国帝制时代结束,新儒教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不变的指南和正统学说。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和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并在13世纪占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的共同价值。
2019-05-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3天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019年暑假作业总动员》高二历史
10 . 英国哲学家罗素给启蒙运动下了一个很简洁但也很中肯的定义:“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其目的完全是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这说明启蒙运动
A.宣扬理性主义反对思想禁锢
B.重视知识价值反对天主教的愚昧思想
C.其主要目的是驱逐天主教的黑暗
D.要求人们有独立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