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66 道试题
1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平民领袖是人民的“谄媚者”。即所有政治领袖,要想被公民接受,获得他们的投票,唯一的方式就是“讨好”他们。他的这一观点表明古代雅典
A.领袖必须代表平民利益B.直接民主弊端明显
C.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体制D.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2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401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7届内蒙古赤峰市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18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5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9次组卷 | 5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描绘了诗人在他最敬爱的、受益最深的诗人维吉尔的带领下开始了地狱之旅,明确讴歌了圣哲和英雄人物,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一些人士的厌恶。据此可知,但丁
A.否定了欧洲宗教神学地位B.提倡人追求物质享受
C.具有明显的人文主义精神D.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
7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021-10-11更新 | 551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强制言论一致是不可能的。因为统治者们越是设法削减言论的自由,人们越是顽强的抵抗他们。自然抵抗他们的不是贪财奴,谄媚人的人,以及一些别的笨脑袋。这些人以为最高的超度是把他们的肚子填饱,与踌躇满志地看着他们的钱袋,抵抗统治者们的人却是那些因受良好的教育,有高尚的道德与品行,更为自由的人。人们普通的天性是最容易愤慨把他们相信不错的意见定为有罪,愤慨把使人敬上帝爱人的思想定为邪恶;所以他们随时都可以誓不承认法律,阴谋反抗当局,认为有这种目的在心中以鼓励叛乱与滋长任何罪恶不是可耻的,倒是光荣的。

——摘编自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材料二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周语上》


(1)两则材料反映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2)材料一中的“抵抗统治者的人”和材料二中的“民”有何不同?说明什么?
2021-10-07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对大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资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另-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A.反对迷信,强调自由B.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