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世纪的神学家认为大学是教会的一部分,是信奉上帝的场所;19世纪初,黑格尔提出大学的实体在它自身之外,自由是构成产生大学经纬线的一条。这一变化表明
A.人的理性精神得到彰显B.精神导师推动大学发展
C.人从神灵的控制下觉醒D.工业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的历史文化有三种性质”,一是“批判性”,二是“辐射性”,三是“传承性”,这些性质使欧洲文明自古代以来就不断“进步”,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越滚越大;即使在“黑暗的中世纪”,现代欧洲的“进步思想,民主、自由、人权等,都可以在基督教神学的变化和发展里找到最初的“种子'”。

——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观点提出你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具有相同的时代属性,恩格斯认为它们在意大利被称为文艺复兴,而在德意志称为宗教改革。这里“相同的时代属性”主要是指
①四分五裂的政治状况   ②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和社会富足
③统治权力相对集中   ④人文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曾塑造一组女战士形象,但无论是人体还是造型,均是男性的健美多于女性的柔美,塑像的重心落在一只脚上,这使得动态的人体保持了完美的均衡。这反映了古希腊
A.女性地位低下B.公民地位至高无上
C.崇尚人文主义D.雕刻塑造技术精湛
2022-03-24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3+3+3”2022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宗教改革期间,欧洲一些国家针对大学管理制定了许多新规。在荷兰,新教的维滕堡大学的所有教授必须签名支持路德教义;在法国,巴黎大学由国家直接掌管,并对巴黎大学的课程和学术程序详加规范。这些规定
A.适应了民族国家的发展B.破坏了大学的学术自由
C.摆脱了宗教思想的束缚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原则
2022-03-23更新 | 33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达.芬奇在他的画作中强调工学,将数学与经验主义相统一,并将绘画看作是一门科学,在绘画时极其注意光学与力学的研究。这表明他
A.追求现实的生活享受B.乐于探索宇宙空间的规律性
C.反对天主教神学权威D.用朴素的人文理性看待世界
2022-03-21更新 | 20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马丁·路德)是上帝的历史工具。这一上帝创造历史的典秘,路德自己曾以鲜明形象的比喻做过绝妙的解释,他说,上帝就像牵着一头瞎马似地将他带进了历史的事变之中。

材料二 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他只是他自己。他走他自己的路,信仰的抉择不可回避地落到了他的头上,他只是为实现它而坚持斗争。正因为这样,他才如此独具一格;正因为如此,他比那些系统的理论家和历史运动的组织者更使人感到亲近;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决不能脱离他个人的道路来评判他的功过。

——(联邦德国)汉斯·李叶《路德传》


(1)材料一认为推动宗教改革的力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二所说的“他既没有一个历史性的思想纲领,也没有一项震撼世界的组织计划”,为什么?材料二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022-03-16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家已在探寻人类心灵领域的“精准模型”。洛克认为,人类心灵中的观念如同一个一个的“原子”(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所提出的概念),不可拆分却能够相互组合。由此可知,早期启蒙思想家
A.试图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精神世界
B.认为借助理性可以完整地认识社会
C.具有崇尚自然本真的浪漫主义情怀
D.以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学者为榜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德说:“一切不正当的东西,都是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的一种障碍,但是,强制就是自由所遭遇的一种障碍或者阻抗。因此,如果自由的某种应用本身就是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的一个障碍以及是不正当的,那么,与这种障碍相对立的强制,作为自由障碍的隊碍,就与普遍法则意义下的自由相一致,亦即是正当的。”据此可知,康德认为
A.自由是不正当的行为B.普遍法则是立法原则
C.理性自由是有界限的D.理生与秩序难以协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唐宋文化转型”,本质而言,是唐宋文人对其继承的南北朝文化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租”“散”特征的批判,(韩愈等人)认识到唐以前以及唐代文化发展的缺点:或者依靠家族,或者依靠国家,都不能保障文化顺利发展。于是从韩愈开始至北宋诸儒,针对世族消亡的事实和个人活动能力的膨胀,他们企图激发个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

——摘编自蒋晓光《唐文化发展进程与唐宋文化转型的必然性》

材料二14-17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经济与政治结构的急剧变革,西方文化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出现了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标志的文化近代化转型。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在文学、艺术、政治学、史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初步确立了资产阶级新文化。宗教改革则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一统天下的局面,实现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完成了对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的近代化改造。

——摘编自马敏、邢来顺《近代西方文化的转型之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历史学理论,解释“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并分析“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并说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复兴在新时代民族复兴中地位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