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三权分立说B.君主立宪制C.社会契约论D.人民主权说
2021-10-10更新 | 28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14~18世纪发生在事件,从图中提取相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年鉴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依据他的观点,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不均衡地发生在地球的每一个地方,相反,它只出现在少数的两到三个地方,这些地方所呈现的景象代表了那个时期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表是不同时期“世界时间大挪移”的概况。

公元前202—220年

中国西安、洛阳

罗马

6世纪以后

中国

13世纪以后

逐渐向西方转移

18世纪

世界时间的钟摆彻底离开了中国


请结合世界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一个认识,并对其进行阐述,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作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12-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康德在1784年写道:“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
A.康德认为新的偏见会取代旧的偏见
B.康德反对通过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
C.康德主张用理性作为武器实行社会变革
D.康德否定了法国大革命的现实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孟德斯鸠认为民主制腐化,就会产生极端平等的精神,导致“多数人的专制”;贵族制腐化,贵族的权力就会变得专横;君主制腐化,会导致“一个人的专制”。其观点的核心是
A.没有完美的政体形式
B.强调权力的制约平衡
C.提倡社会契约论思想
D.主张实行人民的自治
2019-07-13更新 | 791次组卷 | 22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18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鳩和卢梭对中国的论述所根据的材料基本上是同一来源,然而,伏尔泰热情赞扬中国的一切,孟德斯鸠对中国的态度是贬中有褒,卢梭尖刻地批判中国的制度、道德和文明。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三者
A.立场不同致使结论迥异
B.都以科学态度认识中国
C.观点不同但却殊途同归
D.深受中国儒学文化影响
2019-05-09更新 | 2152次组卷 | 33卷引用:宁夏中卫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优秀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被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020-03-18更新 | 407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4-2世纪左右,中西文化史上,有两件事令学者们扼腕叹息:一为中国秦王朝的焚书坑儒事件,大批文化典籍与儒生学者被坑杀埋葬;二为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被古希腊雅典判处死刑,其思想体系与睿智学说在如日中天时而殇。这说明
A.专制主义的缺陷
B.当权者的需要
C.其思想违背了社会潮流
D.其思想都体现民众的利益
10 . 《末日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创作巨幅壁画,绘有约四百个人物。在画中央,基督正气凛然,高举右手,即将发出最后的判决。然而,巨作中的裸体人物却引起争议,一些人认为此举猥亵了神灵。在米开朗基罗去世不久,新教皇就下令给所有裸体人物画上遮羞布或衣饰。这说明
A.文艺复兴运动走向低潮
B.意识形态被宗教神权牢固控制
C.资产阶级文化建立起来
D.人文主义与神权思想相互较量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