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伊拉斯谟在1511年出版的著作中,批评了老派语法教师执着于传授枯燥的拉丁文语法乃至用桦条抽打学生的教育方法,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先上一堂简短的语法课后,就带学生接触原文,把原文像谚语一样刻在戒指或杯子上,用原文编笑话,让原文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逐渐理解“他读到的每一件事实和每一种思想的意义和力量”。这一主张(     
A.推动了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B.符合了人文主义者的教育理念
C.拉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D.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理性追求
2024-02-26更新 | 35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彼特拉克说“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康德“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精神(     
A.贯穿西方历史发展始终B.每个时期的侧重点不同
C.一直坚持反对神的束缚D.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时期的世界史记载的地理范围大体包括以希腊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多瑙河流域、两河流域、波斯,以及在此以北的草原地带,这大致就是当时的希腊已知世界的历史。古代罗马的世界史则以罗马为中心,涉及地中海周边。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因此,中古欧洲的所谓世界历史,实际上是起自上帝创世,以希伯来为序幕,以欧洲为主体的基督教世界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风教道义》,不仅突破了基督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画出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从纵向来说,伏尔泰废洪水创世之说,他认为史学应当从最远古的中国讲起。从横向来说,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他嘲讽西方的传统史学,说“历史号称世界史”,而实际是“在我们西方造作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稿》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古代世界史与伏尔泰所著世界史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世界史思想出现的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卷书中,我经常流露出我所考察的事物对我思想的影响……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本书得出自己的判断,并匡正我的判断;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别人思考的。”这是伏尔泰(16941778)在《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中文译为《风俗论》)开端所阐述的观点。这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著作,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受到学术界的普遍欢迎,仅在17561768年这短短的十多年中就再版过16次。此外,他的《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以军政大事为纲,不仅写了法皇路易十四的雄才大略、显赫武功和卓越政绩,而且还包括该时代内政、司法、商业、治安、科学、习俗等各方面的情况,同时,他在该书中指出,史学家的任务应是致力于叙述值得注意的各个时代……这些均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材料二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地学家顾炎武(16131682)的代表作,其记载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余卷”。三十余卷中大多内容衔接紧密,主题明确,可以独立分为一类。而这一体例既充分利用了札记的灵活多变,又体现了典制体史书的专门严谨。对于此书编纂的宗旨,顾炎武多次自言著述“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拔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则有不尽于是刻者,须绝笔之后,藏之名山,以待抚世宰物者之求”。在治史方法上,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史家的任务就是要“述往事,勖来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史学要“引古筹今”“鉴往训今”,史家要博古通今,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庞卓恒等《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和顾炎武作为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伏尔泰和顾炎武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2-04-02更新 | 243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A)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这反映了古希腊
A.艺术自由气息浓厚B.人文思想深入发展
C.雕塑技艺持续改进D.商品经济影响深远
2022-02-20更新 | 2621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材料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人们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史。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历史上每一场重大社会变革,每一次文明的进步,包括科技领域的每一个发明创造,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结果。从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到后来的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再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极大地推动和加速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历来与时代的要求、历史的使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潘庆华«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

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古希腊人信奉一句名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古希腊将具有健、力、美的躯体视为神的馈赠,创造了很多裸体雕塑,并将其作为追求和崇拜的目标。古希腊大量裸体雕塑
A.标志人类自我意识觉醒B.闪耀着人文思想的光辉
C.深受宗教神学思想影响D.代表人类艺术创作巅峰
8 . 读如图,据此推断1535—1558年英国诺福克郡庄园财产分布对比图
A.教皇与大众矛盾迅速激化B.文艺复兴冲击了神权统治
C.自然科学弱化了宗教信仰D.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9 . 16世纪后期,教皇保罗三世及其继任者推动了耶稣会的成立,耶稣会成员将自己看作耶稣的战士,致力于消除教会中的弊端和恢复教会纪律,甚至通过优秀的教育体系吸引了许多新教徒的孩子。耶稣会的活动
A.使教会摆脱宗教改革的影响B.促进政教合一民族国家形成
C.间接导致教权的进一步下移D.推动欧洲宗教矛盾的复杂化
2021-08-0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光在建筑中处处表现着它的灵性,其在建筑中的功能不仅仅迎合生物学的原理,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一座建筑如其它生灵一样存在于自然之中时,当它遇到了光线,有了光影的陪伴,便有了灵魂。下列各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特性的是
①古代黄河流域朝廷面向正南的设计   ②万神殿大厅屋顶正中大圆孔的设计
③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圆形窗户的设计   ④皖南古村落民居入口处天井的设计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5-05更新 | 945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