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4 道试题
1 . 16世纪初,米开朗琪罗在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系列壁画《上帝创世》《创造夏娃》《创造亚当》中,把上帝描绘成一位身着白袍、长着白色长发和长髯的睿智老者形象。这体现了(     
A.人文主义的影响B.神学束缚的摆脱
C.理性主义的流行D.宗教改革的兴起
2022-08-14更新 | 613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对于西方历史上某一个“全才”涌现的时期,有学者说“从人文主义者本身来说,他(将人文主义者共性假拟的抽象人格)是不能不具备多方面的造诣的,因为事实上,他的学问不仅用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据此推断,这些“全才”最可能是(     
A.宗教改革的主要发起者B.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C.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D.古代雅典的“智者”
2022-07-01更新 | 382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678年,英国作家班扬在他的长篇小说《天路历程》中,描绘了主人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天国,获得了灵魂拯救。作品一问世就大受欢迎,人们把它当成《圣经》一样反复阅看。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启蒙思想传播B.人文主义发展C.科学革命兴起D.教会势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宗教改革后,加尔文进一步提出信徒得救需要有外在的确证,即个人事业的成功,以克天职,这种召唤通常被视为上帝恩典的象征。加尔文的这一认知
A.体现了对世俗王权的维护B.否定了基督教的神学理论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D.维护了基督教的传统伦理
2022-06-23更新 | 38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单元XXX单元XXX
一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二神权下的自我
三专制下的启蒙
四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史观念拟定新的大单元标题,并补充一个节标题,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节标题之间的关系。
2022-06-22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美】丹尼斯·谢尔曼等《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信息,论题明确具体,史实准确无误,表述逻辑清晰)
2022-06-14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论及父亲对子女的监管权,他认为(未成年)子女尚不能运用理性去生活,因而在政治上还不能成为自由人。孟德斯鸠在此强调的是
A.理性是获得自由的前提B.家庭是儿童教育的主体
C.情感经验比理性更可靠D.父系家长权威不可侵犯
2022-06-08更新 | 63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前460—前370)在其《誓言》中写道:“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之事及其他恶劣行为……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祇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A.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B.反映了神创论的影响力
C.确立了西方的医疗道德规范D.体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
2022-06-08更新 | 4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恩格斯说:“这一观念特别是通过卢梭起了一种理论的作用,在大革命中和大革命之后起了一种实际的政治的作用,而今天在差不多所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中仍然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这一观念”指的是(       
A.对人类不平等的批判B.对社会契约论的肯定
C.对分权与制衡的强调D.对财产私有制的否定
2022-06-08更新 | 5565次组卷 | 3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新高考七省专用)
10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学者维夫斯强调重视感官实践的实用教育,他认为:“学生应不以到商店、工场向人请教为耻。从前,有学问的人不屑于了解这些事情,而了解、记住这些事情又至关重要。”该学者主张
A.教育应贴近社会实际B.打破天主教的神学束缚
C.教育中体现理性主义D.劳动教育取代古典文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