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1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并没有那么突然,公元1050-1250年前后欧洲就曾出现文化与艺术的复兴。这一时期罗马法、拉丁古典著作复兴,方言文学开始出现,希腊科学和哲学得到恢复,大学诞生。该学者意在说明文艺复兴
A.旨在恢复古希腊罗马文化B.传播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C.反映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D.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2 . 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民的自然生活”。这主要表明伏尔泰
A.赞同人的理性、独立思考B.强调追求财富、自由竞争
C.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D.反对君主制度、宗教信仰
3 . 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17-19世纪,资产阶级在一些国家进行了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以上说明
A.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改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构建了未来资产阶级的新王国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曾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揭示出人权与神权斗争永恒存在B.强调了政治权力要制约平衡
C.阐明了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D.体现了作者主权在民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当世俗权力被剥去君权神授外衣的合法性后,应当组织分权制的世俗政府。这一信念根植于中世纪世俗与宗教对一种权力都施加的二元性限制。据此分析可知,西欧中世纪的二元政治格局(       
A.影响了近代政治民主化B.导使欧洲陷入混乱状态
C.不利于政治秩序的平衡D.推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卢梭指出:“如果人民被强迫去服从,并且服从了,这样做很对。如果人民可以打破这种桎梏,并且打破了,这样做更对。人民正是依据当初夺走自己自由的方式来重新夺回自己自由的,所以他们完全有权利来重新获得自由。”上述材料表明卢梭主张
A.建立秩序稳定的君主专制B.人民应该服从君主
C.建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府D.人民应该追求自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6世纪,德意志许多宗教人士都强调教会信徒识字的重要性,通俗版《圣经》也迅速普及。到19世纪,德意志地区民众的识字率比很多天主教国家要高。这反映了16—19世纪德意志地区
A.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B.新教伦理的影响逐步扩大
C.科学技术逐步领先世界D.已经具备国家统一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经过宗教改革,除英国外,新教在荷兰、瑞典、挪威和丹麦成为国家宗教和统一国家、建立强大中央政府的思想工具。由此可见,宗教改革
A.推进了欧洲宗教一体化发展B.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奠定了英国革命的思想基础D.促进了文艺复兴在欧洲扩展
2022-04-13更新 | 47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汤池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15-16世纪,欧洲北方涌现出大量表现荒野图像的宗教题材画。早期艺术家笔下的荒野是个恐怖的地方,人们处于自然力的肆虐下期待上帝的垂怜。16世纪初期,一批批尼德兰、德意志地区的画家涌入意大利学习其艺术精华,人们终以自主的姿态走入荒野之中,与自然和上帝分庭抗礼。这反映了
A.人类主体意识的增强B.意大利新风格与中世纪文化传统相结合
C.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D.浪漫主义绘画风格在欧洲北部逐渐流行
2022-04-08更新 | 412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布克哈特指出“当意大利人摆脱中世纪的文化枷锁以后,他们需要一个导师来帮助他们认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意大利人在古典文化中找到了这样一个导师,所以文艺复兴不是要复古,而是要把古典文化加以改造,以适合自己的需要。”该学者旨在强调文艺复兴
A.使意大利摆脱中世纪文化枷锁B.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工具
C.是意大利人对古典文化的热衷D.开辟了资本主义发展新时代
2022-04-03更新 | 39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