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1 . 康有为是中国19世纪晚期活跃在政坛和思想界的风云人物,作为改革家他是失败者,作为思想家他却是惊世骇俗者,其做法与欧洲的文艺复兴颇为相似,他还自比为中国的马丁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此时并不是在进行一种脱离现实的学理上的研究和论证,而是要“借助亡灵”、用“传统”为“现代”服务,用“曾经有过”作为“制度创新”的合法依据

——摘编自雷颐《被延误的现代化》

材料二 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教廷决裂,但他只是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却不反对信仰《圣经》;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

——摘编自【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康有为在维新宣传时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并自称为新创立孔教的马丁路德,但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对孔子和经文的解读较为怪异,不但否定了古文经学,而且改变了孔子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维新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是如何““借助亡灵’、用“传统”为现代”服务”的?并分析他们“借助亡灵”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自比为马丁路德的理由并分析二者的思想在实践上一成一败的原因。
2021-0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教会深恶痛绝,称“教皇”是“两条腿的禽兽”,把“教士”说成是“文明的恶棍”,号召人们起来摧毁教会这个邪恶势力。伏尔泰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民主政治B.反对教会统治
C.进行思想解放D.否定上帝存在
2021-02-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在欧洲宗教改革中,新教认为“现在上帝的脾气变了,只喜欢富人,不喜欢穷人;只有富人才可以当议员,当市长,当国王”。新教还主张经商可以信教,信教也可以经商。这客观上反映了
A.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B.宗教改革缺乏社会群众基础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要求D.资产阶级主导各国政治生活
2021-02-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作为一场运动,历经百年,席卷欧洲,一扫中世纪‘黑暗时代’的阴云和桎梏,让人性的光芒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闪亮。”这场运动
A.是新经济因素发展的结果B.力图实现民主政治
C.标志欧洲人文精神的起源D.摆脱了传统的束缚
2021-02-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进而提出“求知即求德”的命题。这一命题
A.扩大了自然科学的范围B.有利于雅典社会健康发展
C.提升了人们的文化水平D.改变了雅典人的关注对象
2021-02-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古希腊的悲剧并不等同于悲情故事,在不屈不挠的斗争过程中,悲剧中的英雄人物的精神、价值、力量等得以体现与升华,从而使人们更加敬重和仰慕他们。古希腊悲剧故事实质上体现了
A.对英雄的崇拜赞扬B.对人物的同情怜悯
C.对人文精神的颂扬D.对感情的热情追求
2021-02-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16世纪,欧洲有一部叫作《一群活着的死人》的戏剧,讲述了一名想死的律师被“笑、吃、喝”拯救的故事。作者在故事的结尾写道:“于是他也开始吃饭和喝水了,而且最终康复了。这样,笑吃、喝就战胜了死亡。”这部戏剧体现了
A.启蒙运动对愚昧的批判B.教会神学的伪善
C.现代主义的麻木与空虚D.人文主义的内涵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大力宣扬的新思想、新意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经过历代进步思想家的努力,已在欧洲民众中有了一定的影响。但在18世纪启蒙高潮以前,这种影响还是局部的、有限的。经过18世纪启蒙思想家将近一个世纪的轰轰烈烈的宣传和鼓动,新思想、新意识才冲破重重障碍,逐渐深入人心。它们包括理性、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宽容、博爱、科学、宪政等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切相关概念。启蒙思想家呼吁用理性的阳光驱连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经过这次思想解放大潮的冲击,新的民主。自由制度的曙光开始出现在欧陆的地平线上。

——摘编自徐鹤森{试论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材料二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模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一恩格斯《反杜林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8世纪的启蒙运动。
2021-02-09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康德认为道德提升是一种内在化的过程,属于人的内在精神层面。要“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哪怕外在表现看似多么好的动机,亦非道德外在的诱感驱使与强加责任都是不道德的。这里康德
A.认为道德和义务应紧密相连B.强调人应该重视自己的内在约束
C.认为人应该重视自律和平等D.反对法律等外在手段对人的约束
10 . 启蒙运动时期的一种主张认为:社会中每个人应该把自己的人生及全部力量共同置于总意志最高指导之下,这个过程中器要让渡个人部分权利。而通过这种结合行为产生了“国家”或“主权者”的集合团体。据此推知,这种主张是
A.社会契约B.人民主权C.天赋人权D.分权制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