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3-14高三·安徽合肥·阶段练习
1 . 世界文明历经长期的封闭隔绝,在近代工业文明迅猛发展的冲击下,东西方文化不断产生碰撞与交融,从而走向新的“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为启蒙思想家们所瞩目。几乎所有著名的启蒙思想家都接触过有关中国的材料,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谈论过中国。伏尔泰更以“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的赞语,评价他所向往的东方文明,他认为如果真要寻找最有理性的人,那就非中国人莫属。……他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上自三皇五帝,下迄康熙乾隆:他们借助天象观察记录辨析中国史籍的真伪,探索中华民族的起源,推断伏羲氏为中国的第一位君主。在哲学方面,他们在悉心研究儒家学说的同时,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探索。在政治法律方面,他们从历史和现状考察了中国的政体、官制、司法制度,以及法律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在经济方面,他们注意到中国历代的重农思想和土地、地租、赋税、商业等问题。在科学技术方面,他们既盛赞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以及火药的发明等突出的成就,也致力于探讨中国的科学技术当时已渐趋落后的原因。在文学艺术方面,他们介绍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剧和绘画,研究中国的文字和语法。总之,中国的一切都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所关心。

——摘编自许明龙《中国古代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材料二 西方文化的扩张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及其经济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殖民扩张而展开的。自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新航路之后,西方对外长达近四百年之久的殖民扩张,不仅是对非欧民族的军事征服和政治、经济控制,而且体现在与此目的相适应而持续进行的文化渗透。西方资本主义商业——工业文明对处在工业世界外围的大边缘带的冲击,一方面,导致了广大非欧民族原有的社会秩序由农业文明或游牧文明被强制性地逐步向工业文明转变;另一方面,也由此促使了非欧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不断碰撞、交融和整合的基础上,程度不等地发生了向近代化的转型。

——摘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古代“中国的一切”都产生“兴趣”的原因,并由此推断启蒙思想家研究中国文化的侧重点。
(2)提炼材料二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有关史实加以论述。
2016-12-11更新 | 4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人民主权的原则……是无可争议的”,但“主权只是一个有限的和相对的存在”。“如果你确信人民主权不受限制,你就等于随意创造并向人类社会抛出了一个本身过度强大的权力,不管它落到什么人手里,它必定构成一项罪恶。”18世纪英国政治理论家伯克说:“我相信,如果卢梭还活着,在他短暂的神志清明时刻,一旦看到他的思想引起那么疯狂的实践后果(指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专政”),他一定会吓昏过去。”

——摘自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法国大革命史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3 . 中外教育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卢梭著《爱弥儿》1762年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福州船政学堂的主要课程为算数、几何、代数、直线与球面三角、天文气象学、航海测算、地理、蒸汽机结构原理、仪表使用和英语。船政学堂的毕业生和留学生在各地也普遍受到欢迎。……(魏翰)长期充任福州船政局的工程师,后来又担任广丸铁路总理。留学生李荣芳、郑成分别在驻法、驻美使馆担任翻译。……

仅北洋海军参加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12艘战舰中,福州船政学堂毕业生和留学生就占有10舰管带之职……

——孙占元《左宗棠评传》

材料三:蔡元培曾说:军国民主主义为体育;实利主义为智育;公民道德及美育皆毗与德育;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1912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实行小学男女同校,推行义务教育等。……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经过这次调整,到1957年,高等院校共有323种专业,其中工科183种,占56.7%。而文科、政法、财经各专业所占的比重急剧下降。1947年文、法、商科在校学生占大学生总数的47.6%,1952年降到22.5%,1957年又降到9.6%。

——摘编自栾曦、栾学钢《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的“苏化”及其利弊分析》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教育理念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014·福建福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4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并举出进一步了解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两种途径。

5 . 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之间的关系。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运动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时代特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表现形式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17~19世纪世界科学中心的三次转移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014-04-03更新 | 6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材料二中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家所制定为历史与社会之典范之“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是什么?请以其同时代的思想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依据。

2013-04-08更新 | 93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湾里区2016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三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检测试题

8 .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

——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19-10-05更新 | 31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届高考(通用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卷: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