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6 道试题
1 . 18世纪见证了一场文化变革,它在整个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回响,甚至穿越大西洋传播到了美洲殖民地,从而成为一场国际性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思想文化运动”指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因为鼓励人们阅读《圣经》,就是鼓励人们学习和阅读。在瑞典,路德教会把识字当作入会的条件。学习文化成为信徒必须具有的条件……”据此可以推断,宗教改革
A.肯定了教会在信仰中的作用B.催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C.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D.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
2021-07-06更新 | 287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学者马丁・贝尔纳认为,从18世纪以来,由于欧洲崛起过程中种族主义等因素上升,为重塑欧洲身份,欧洲学者“迅速将古希腊提升为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这表明
A.马丁・贝尔纳试图构建“欧洲中心论”B.古希腊文明的历史地位存在异议
C.欧洲近代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缺乏联系D.古希腊文明缺乏考古材料的印证
4 . 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核心精神的表述,准确的是(     
A.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B.反对宗教信仰,倡导天赋人权
C.提倡人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分权制衡
2021-06-24更新 | 794次组卷 | 28卷引用:北京市2020年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合格考)
20-21高一下·北京西城·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取材于《圣经》,但画中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体现了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B.上帝绝对的精神权威
C.人文主义核心思想D.“天赋人权”的原则
6 . 牛顿取得的物理学成就彰显了人的理性的伟大,促使人们由对牛顿和自然规律的崇拜发展出一种探询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热忱,构想未来的理想社会。以上材料说明
A.科学革命对于启蒙运动的推动
B.哥白尼的日心说具有充分合理性
C.宗教改革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D.宗教改革使信徒的信仰更加坚定
7 .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止!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以上材料反映当时的思想潮流
A.肯定人的价值B.强调理性判断
C.主张天赋人权D.宣传分权制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的看法有很大不同,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弊端。二者研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达成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9 . 以下材料是两位史学家对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评价,由此可以推断宗教改革
A.使人文主义思想获得更广泛传播B.结束了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盘剥
C.彻底改变了德意志人的宗教信仰D.极大地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
2021-05-22更新 | 25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以下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神内核——人文主义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自由平等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C.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