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6 道试题
1 . 18世纪一批法国思想家认为“君主、廷臣以及若干个别人士”对人民的压榨,就像人们为采摘果子而把树从根底砍倒一样,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所谓自由无非是一些可以“自由地向左或向右吐痰,向左或向右侧着睡觉……如此琐屑无聊的权力而已”。这些法国思想家的代表有(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休谟             ④康德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管理,统治者不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据此判断,苏格拉底(     
A.高度赞扬雅典的民主政治B.质疑雅典民主范围的局限
C.批评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D.主张雅典应实行寡头政治
3 . 16世纪初的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写道:“神父们宣称‘草草背出祷告词,就算是合宜地履行了职责’;假如上帝能听到或听懂他们虚弱无力的祷告,我将十分惊讶。”他的著作《基督徒战士手册》号召弱化圣礼的重要性,并为人们的道德生活提供指导。这反映出伊拉斯谟(     
A.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对教会进行人文主义批判D.突破了文艺复兴思想的界限
4 .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话(     
A.说明人是万物的尺度B.深受因信称义的影响
C.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D.批判理性主义的弊端
2023-03-14更新 | 42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指出,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中,与法国主要任务是批判世俗的封建制度及为它服务的天主教理论不同。德意志的首要任务是依靠世俗封建诸侯的武装驱逐罗马教廷于国之外。据此可知,该时期(     
A.德意志尚未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法德两国宗教改革的内容完全不同
C.德意志实现民族独立的需求更迫切D.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批判天主教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马丁·路德的“两个政府”理论(     
A.动摇了欧洲社会对基督教的信仰B.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C.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D.促进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规定:“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 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 罪。”上述规定(     
A.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诉求
C.强化了天主教教会的权威D.缓和了各个教派间的矛盾
8 . 有学者认为“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恢复了信仰的权威。”据此可知,学者意在强调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确立教会从属于国家的思想B.仍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近代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出现了“许多金匠、石匠、木匠和其他那些可怜的工资劳动者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优秀的神学家”的社会现象。这场运动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科学革命D.启蒙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4世纪中后期的“黑死病”肆虐欧洲,造成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人口的损失。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去,变成了人间地狱,连信仰虔诚的教士也接二连三死去。作为亲历者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写道∶“天主对人类残酷到了极点”。据此可知“黑死病”(     
A.引发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兴起B.推动了人文主义精神的诞生
C.成为中世纪文学艺术表现主题D.冲击了欧洲人的信念和心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