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有西方学者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得花钱,这些财富来自危险的东方航程,来自计算、投资、贷款、 利息和分红——直到盈余足够买下议院、政府而有余,他们便聘请一位米开朗琪罗"把金钱美化成‘美’,使财产带着艺术的芳香。”上述材料可用于说明文艺复兴
A.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2021-12-29更新 | 1168次组卷 | 4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目的是使宗教文化世俗化,使科学文化与宗教神学相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夺取天主教会的领导权,使政、教分离,最终建立资产阶级的新宗教。材料最能反映
A.科学与神学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B.社会转型的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
C.两场运动在性质上存在本质差异
D.两场运动引领着“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
2021-10-20更新 | 69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中学(高铁分校)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这表明人文主义
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
C.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4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神,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反对基督教神学统治的要求B.肯定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统治者强化世俗王权的愿望D.个人私欲膨胀和泛滥的趋势
5 . 有评论认为《蒙娜丽莎》“将人的精神升华为一种可视的形象,她的眼睛、额头、嘴、绝无仅有的手,都是生动具体的,而不是简单概念的翻制。”该作品体现了
A.人文主义B.理性主义C.浪漫主义D.现实主义
6 . 1513年,德意志科隆市民向市政厅提出154项要求书,包括要求限制教会神职人员的特权,如:主教、修道院长的亲属不得任市政厅官员,神职人员犯法与平民同罪,神职人员必须纳税,神职人员不得借宗教活动向教徒索费等。这些要求反映了市民
A.废除宗教信仰的诉求B.改革教会的强烈愿望
C.建立新型政治的追求D.发展民族经济的主张
7 .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的本质是爱,信仰是衡量的标准,好的行为如祈祷、仪式等不能导致灵魂得救。据此可知,马丁·路德主张
A.废除宗教祈祷仪式B.只要信仰即可得救
C.以爱拯救教徒灵魂D.摆脱罗马教会统治
2021-07-1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马丁·路德号召德意志基督徒:“在尊严意识中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和责任,使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在德国民族中管理这些教士职位。”这一主张
A.体现对宗教信仰自由的追求
B.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推动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D.体现了宗教仪式的逐渐简化
2021-07-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合肥市第六中学、合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修昔底德在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时,依靠目击者的陈述和自己参加战争的经历,通过考察、批判、辨别,纠正权威和习俗的偏见,把历史从神话和夸大事实的诗歌中解放了出来。这说明
A.历史记录需要有亲身经历B.人文精神影响了历史记录
C.自然科学推动历史学发展D.历史研究摆脱了神学束缚
2021-07-10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合肥市第六中学、合肥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10 . 16-18世纪,“中国热”席卷欧洲。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撰写《论尊孔民俗》,积极推进欧洲多国科学院下设专门机构研究汉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一种宣扬道德的宗教,乾隆是开明君主的代表。这表明
A.欧洲学者崇尚中国政治体制B.儒学是启蒙思想的渊源
C.文化交流适应时代变革需要D.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潮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