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指出:“这个民族的每一种激情的趋势都是强烈的……(在每一件事情上)要看荣誉或利益、激情或算计、复仇或自制哪一个在他自己的心里占上风而独立地做出他的决定。”该学者
A.高度肯定意大利的民族精神
B.辩证地看待文艺复兴运动
C.注意到了理性主义的两面性
D.非常赞赏当时的人文主义
2 .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代(     
A.帝国主义争夺激烈B.封建王权高于教权
C.人文主义色彩浓厚D.希腊文明逐渐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利用外交“技巧”和政治手腕,在欧洲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使欧洲的一些君主成为教廷的封臣。然而14世纪以后,各国纷纷切断本国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关系,同时加强对本国教会的控制,削弱和缩小了天主教会的势力范围。这一变化说明(     
A.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加深B.西欧国家民众的信仰危机开始出现
C.顺应了新教徒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D.欧洲各国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增强
4 . 在意大利的城市中,一直以大教堂作为最重要的公共场所,并且由分散各处的贵族私邸构成城市的空间网络。11世纪后期,意大利各个城市便陆续兴起市政建设,在象征权威的大教堂、洗礼堂等宗教建筑旁边出现了市政场所,如市民广场、市政厅,到13世纪中叶更是出现了集中建设市政建筑的繁盛局面。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业的发展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城市空间转型D.民族国家观念形成
2022-07-2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认为:“1660年以后,(欧洲)各国不再为跨国利益、宗教信仰而战了,他们对战争或和平的决断,越来越多地受“国家利益”所左右。各国在一场战争中曾是对手,但下一场战争又成为盟友。”这一变化表明近代欧洲
A.宗教在政治中已不再发挥作用B.宗教改革后民族国家意识加强
C.战争成为解决争端的最终手段D.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唯一依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世纪《婚姻法》规定: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宗教改革后的《婚姻法》则规定:可用世俗仪式;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响B.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
C.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D.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
7 . 克里斯·哈曼在《世界人民的历史》中说到:当但丁以佛罗伦萨当地方言进行写作时,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语言还是一种只有少数文化精英才懂的语言——拉丁语。随着文艺复兴席卷整个欧洲,越来越多的作品将希腊语和拉丁语著作译成日常语言。这一变化
A.否定了基督教会神学统治B.标志着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C.奠定了宗教改革群众基础D.推动了资产阶级文化传播
2021-05-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英国历史学家奥黛指出:“16、17世纪的西欧社会,见证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平信徒在宗教生活中自主地位的提高。”其意在强调
A.西欧国家逐渐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层面变化
C.西欧具备了向近代化转型的必要条件D.启蒙思想在西欧的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世纪时,德国媚法之风盛行,法国文化痕迹随处可见;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康德、哥德等人努力下,德国在哲学、文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历史学家兰克认为“德国……去.发展与法国人完全不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变化说明德国
A.对法国文化入侵的不满B.工业化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
C.成为欧洲科技文化中心D.启蒙运动促进民族意识增强
10 . 彼特拉克等人强调“人性”,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而到了15世纪,布鲁尼等人则将强调关注社会政治事务,主张在佛罗伦萨实行共和政制。这一变化反映出
A.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B.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有所扩充
C.政治斗争成为文艺复兴核心D.理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