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婚姻法》规定: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宗教改革后的《婚姻法》则规定:可用世俗仪式;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这一变化反映了
A.婚姻习俗逐渐摆脱宗教影响B.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
C.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D.社会进步使结婚程序更加规范
2 .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
①提倡三权分立②宣扬主权在民③赞同君主专制④倡导天赋人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3-09更新 | 622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启蒙思想家们在政治上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也存在差异,下列思想家与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A.孟德——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B.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C.伏尔泰——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制衡
D.康德——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4 . 法国政治思想家博丹主张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巩固统一的民族国家。他认为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君主都无权侵占别人的财产。该主张
A.体现了民族国家至上的要求B.强化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C.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D.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早期基督教徒看来,工作是贬低身份的行为。而加尔文却认为工作本身是一种值得赞美的行为,无分高低贵贱,要用勤奋的工作和节俭的生活实现个人的“救赎”。加尔文的工作观
A.表达了分享政治权利的意愿B.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根基
C.否定了西欧的封建专制制度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权威B.打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英国政治理论家洛克1690年发表的《政府论》一书中将统治看作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政治契约。但是,法国哲学家卢梭把它改变成一种社会契约而非政治契约。在他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间的一个协议。由此可知
A.卢梭完全否定了洛克的观点
B.启蒙运动影响着政治家、哲学家的思想
C.卢梭较之洛克更注重人民主权
D.英法两国在当时是欧洲的思想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路德、加尔文等宗教改革者倡导欧洲人学习与《圣经》有关的知识,包括语言、历史、天文、地理、植物学、矿物学和动物学等。到16世纪,北欧和中欧很多地区都建立了繁荣的公共教育体系。这表明宗教改革
A.推动欧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B.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C.驱散了宗教和专制带来的黑暗D.使人们摆脱对上帝的迷信
9 . 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10 . 宗教改革后,新教不仅认为“勤劳和努力而来的财富都像土地上的收入一样是上帝的荣耀”,而且还承认资本信贷、银行及大规模贸易的必要性和利息的合法性。新教的这些思想
A.维护了封建世俗王权的统治B.否定了基督教的神学理论
C.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恢复了基督教的原始形态
2022-02-05更新 | 1107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