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把获得财富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这体现了宗教改革运动
A.形成了因信称义的观点B.反映了资本扩张阶段的罪恶
C.推动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据此可知,“他”主张
A.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追求真理,理性思考D.人是认识的主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丁.路德认为社会应由国王、诸侯、贵族来统治,“人与人是不能平等的,些是自由的,一些是被人奴役的,一些是领主,另一些是臣民”。这表明了马丁·路德
A.并未真正践行“因信称义”B.改变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C.依然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D.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4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399次组卷 | 62卷引用:安徽省濉溪县濉溪二中,孙疃中学,临涣中学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从中古时期到1400年间,中欧和西欧的所有文学都是用拉丁语来写作的,但到15世纪时,地方文学和民族语言兴起,如英语、法语、日耳曼语已经形成,同时民族文学也渐渐兴起。这些现象的出现
A.动摇了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B.为民族国家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C.成为拉丁语衰败的根本因素D.直接推动了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6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B.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2021-10-20更新 | 639次组卷 | 5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池州东至县二中高二上段测历史试卷
7 . 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这表明人文主义
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
C.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8 . 《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绘画的代表作。画面中圣母抱着圣子从云端降下,体态丰满优美,面部表情端庄安详,趴在下方的两个小天使睁着大眼仰望着圣母的降临。整个画作显示出高雅、和谐、明快的格调,使人获得一种清新、纯洁、高尚的精神享受。其揭示出的精神实质是
A.人文主义B.资本主义C.教权主义D.理性主义
9 .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B.促进了亚洲国家的社会改革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D.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备
2021-10-11更新 | 549次组卷 | 28卷引用:安徽省巢湖市柘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神,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反对基督教神学统治的要求B.肯定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统治者强化世俗王权的愿望D.个人私欲膨胀和泛滥的趋势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