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 . 15世纪末,达·芬奇通过解剖,对人体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并利用自己娴熟的绘画技巧将人体结构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他还发现了空气透视的原理,并将这一原理运用于绘画中,达到了更加生动的透视效果。这反映了
A.浪漫主义绘画展示人体美学B.人文主义文化蕴含科学意义
C.艺术家追求人体健美的姿态D.绘画否定了天主教神学理论
2 . 14、15世纪,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教堂只是众多公共建筑的一种,地位不显赫,规模也不大,一般只有一个大厅,追求赏心悦目,具有世俗生活的情趣。这反映了
A.市民价值取向占主导B.宗教失去了神圣地位
C.威尼斯经济实力衰落D.宗教屈从于王权统治
2022-05-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检测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柏拉图认为,教育实际上就是城邦公共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城邦的公共政治生活培养有知识、有道德的公民,而道德教育就是对于公民意识的培养,以便使城邦的政治生活实现良序。据此可知,柏拉图
A.强调教育对美德培养的重要性B.其思想具有浓厚的民主意识
C.利用教育谴责道德沦丧的时弊D.认为教育应服务于城邦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6世纪,德意志许多宗教人士都强调教会信徒识字的重要性,通俗版《圣经》也迅速普及。到19世纪,德意志地区民众的识字率比很多天主教国家要高。这反映了16—19世纪德意志地区
A.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B.新教伦理的影响逐步扩大
C.科学技术逐步领先世界D.已经具备国家统一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卢梭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待遇,因为每个人都把自己彻底的交给了集体。任何结合者都没有任何个人的权力,因为任何人拥有了这些权力,在没有更高的权威和公共权力的情况下,个人就会将这种权力无限扩大,长此以往,人类就又回到之前的状态。据此可知,卢梭的主张
A.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B.强调公民应有信仰的自主权
C.旨在维护现存的政治秩序D.助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6 .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卢梭(1712-1778)的这一言论最适当用来解释
A.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B.封建专制统治的存在
C.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D.民众面对强权的妥协
2022-02-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如图为在帕乔利出版的算术和代数学的教科书《神圣的比例》(1509)中,达·芬奇所作数学图解插画;如图为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中,著名画家提香的学生卡尔卡刻制的版画。这主要反映出
A.图像成为科技知识表达的重要方式
B.人文主义隐喻艺术的图像特性转变
C.自由的学术环境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近代科学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兴起
8 . 从16世纪起,意大利部分领土先后被法国、西班牙、奥地利占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学者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只能由一个大权独揽的君主来建立新秩序,他论道:“若要建立新共和国,或撇开其古老制度对它进行彻底改造,只能大权独揽。”这一思想
A.挣脱了传统政治学说的藩篱B.有利于意大利民主政治的建立
C.凝聚了人文主义学者的共识D.根植于意大利的社会政治现实
2021-12-30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老高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卢梭的一些著作一经出版,就被欧洲的封建统治者们视为危险的异端,甚至扬言要逮捕、烧死卢梭。卢梭的流亡生活直到1770年才画上休止符,他在定居巴黎后,靠着誊抄乐谱为生。卢梭遭遇这些“不幸”最可能是因为他宣扬
A.人民主权B.君主立宪C.开明专制D.人非工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世纪,欧洲画家放弃表现超人,转而描绘普通人,并将其置于表现的中心。这一时期,风俗画战胜了历史画,它描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爱和暴力、欢乐和绝望等形式,这样的画并没有描绘原始的现实或是理想的美,而是渴望把握世界的真理。这表明18世纪的欧洲绘画
A.体现了文艺复兴的价值观B.深受现实主义思潮影响
C.深受理性主义思想的影响D.开始摆脱宗教观念束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