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6 道试题
19-20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据此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
A.追求俗世生活B.鼓吹天赋人权
C.宣扬理性主义D.批判教会神权
2020-06-13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路德认为,基督徒作为个人属于信仰的世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信仰负责。世俗世界里,个人必须服从世俗权威。无论信仰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都是上帝创造,因而都不可违背。这种主张在当时受到德意志各封建诸侯的普遍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A.推动了德国宗教信仰自由B.宣扬了自由平等思想
C.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趋势D.否定了罗马教廷权威
3 . 中世纪神学家将基督教的“光明”与古典“异教”的“黑暗”对立起来。启蒙思想家追随人文主义者,将“古典”视为竞相追逐和模仿的对象,而讲中世纪视为“古典”的对立面。由此可见
A.中世纪的思维方式在近代得到延续
B.改革教会成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
C.启蒙运动在实践中脱离了理性主义
D.古典时代以来人文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2020-06-09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批判欧洲暴政时,他们提倡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在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时,他们又极力证明中国是典型的专制主义暴政的东方国家。上述变化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借中国文化反对君主制度B.对中国的主张摇摆不定
C.借中国之名行反封建之实D.试图重新解释中国文化
5 . 14世纪中叶,当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却不能阻挡“黑死病"蔓延时,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用放血疗法研究疾病、提出隔离疑似病例的主张等。这场灾难
A.冲击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B.标志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
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D.导致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文艺复兴开始以后,意大利建筑的主题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了在欧洲盛行多时的使人产生肃穆感和敬畏感的哥特式风格。这样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突破了常规创造出一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这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
A.实质是古典文化的重现B.主要目标是反宗教压迫
C.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强化D.意在恢复被泯灭的人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德国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指出:“不仅加尔文教是具有现代性的,而且路德新教也是具有现代性的,尽管它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而恩格斯更是将之誉为“第一次市民资产阶级革命”。材料中的“现代性”是指新教
A.建立了新的宗教信仰B.主张王权应高于教权
C.推动了社会转型发展D.反映了普通市民需要
2020-06-0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许昌平顶山济源高三第三次(5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2020·江西南昌·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 ,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这表明
A.封建神学孕育了人文精神B.黑死病使人们不再信仰基督教
C.价值观念植根于社会现实D.瘟疫肆虐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五世还是教士时便因购买古典书籍而破产,做了教皇后依然故我。许多学者到希腊做学术旅行,当他们带着数以百计的古希腊典籍回到意大利时,人们就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欢迎他们。这表明当时的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B.启蒙思想流行
C.工商业阶层出现D.新教迅速传播
10 .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这一“最重大的变化”
A.为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武器
B.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精神动力
C.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彻底解放出来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