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法国大革命D.启蒙运动
2020-02-13更新 | 260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2 .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批判欧洲暴政时,他们提倡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在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时,他们又极力证明中国是典型的专制主义暴政的东方国家。上述变化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借中国文化反对君主制度B.对中国的主张摇摆不定
C.借中国之名行反封建之实D.试图重新解释中国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民阶层力量削弱
B.封建专制统治加强
C.人文主义不断传播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019-05-14更新 | 1238次组卷 | 40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
B.西欧人不再信仰宗教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
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5 .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
C.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
2019-05-08更新 | 312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海安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世纪的绘画只能围绕着《圣经》的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和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稣,都没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态与常人无异。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宗教绘画技法的改变
B.绘画摆脱了宗教题材
C.绘画揭示了自然人性
D.科学方法融入了艺术
2019-06-09更新 | 267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春季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A.宗教改革发生的必然性
B.灵魂自救途径的转变
C.信徒地位的重大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2017-05-15更新 | 662次组卷 | 2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