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1755年11月1日,号称“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在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思考与探索时,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教会关于“上帝惩罚”的解释受到普遍质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频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全方位的冲击
C.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具有偶发性特点
D.突发事件加速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2020-06-01更新 | 342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原本德意志地区没有统一的德语,自从马丁•路德以其家乡的中东部德语,融合了部分北德和南德的方言,把希腊语圣经翻译成德语圣经,统一的书面德语才初步形成。材料表明(  )
A.路德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B.宗教改革就是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C.德国要实现统一必须先统一圣经
D.路德的行动有利于德国民族意识发展
2020-02-10更新 | 552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学考)历史试题
4 . 学习历史要关注史事之间的联系。下列知识结构图中,箭头表示因果关系,其中空项处应该填入
A.新航路开辟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5 . 15世纪,意大利城市里有许多出色的教育家,他们不仅擅长教书授徒,而且善于著书立说,通过著作展示其修养和学问。意大利城市还拥有欧洲最好的学校,这些学校均得到贵族和富商们的慷慨资助。这有助于
A.人文主义的传播
B.宗教改革的深入
C.理性主义的产生
D.智者学派的产生
6 . 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笔下,理性与中世纪的神性观念相对立,它和        同义。
A.社会
B.自然
C.法律
D.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4世纪,在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体现了“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这说明,当时意大利
A.具有追求平等的理性意识
B.金钱主义导致了道德沦丧
C.已摆脱了宗教禁欲的束缚
D.洋溢着资产阶级进取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伏尔泰推崇儒学是因为
A.儒学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
B.中国社会发展水平高于西欧
C.法国教会和王权强大,专制统治腐朽
D.法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宣传
2018-02-26更新 | 47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汕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全球通史》关于近代西方某事件的记述:“口口口口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一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一一‘社会契约’。……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文中“口口口口”最确切的内容应当是
A.智者运动B.宗教改革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
10 .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外曾出现过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但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B.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C.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
D.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