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9-01-30更新 | 5864次组卷 | 7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和非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观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2019-01-30更新 | 1209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五中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刊印的书籍,从存世情况来看,其数量远超宋元本,而且大多数的宋元本都有明代的翻刻、重刻本;许多清代书籍也都是以明本书为底本重刻的。明代发明了便于刊刻而又不失美观的宋体字,发展演变为今天最常用的印刷体汉字。明代的线装书和宋体字影响到中国周边的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日本和韩国,宋体字至今仍被称为“明朝体”。明刻本在欧美也有广泛收藏,如意大利学者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在中国学者徐光启的帮助下将《几何原本》翻译为汉文,并刊行于世。此明刻本后又流传到意大利,今罗马中央图书馆有藏。甚至19世纪欧洲出版的书籍中使用的汉字也是宋体字。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欧洲在15、16世纪进入印刷时代之后,大规模印刷的廉价书籍特别是《圣经》刺激了大众教育,识字人口大量增加。许多出身卑微的人通过阅读和教育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正是这些草根大众成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其时,许多人文主义者聚集在一起,审视、修订大量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的手稿。经过他们整理的古代经典很快成为印刷商的盛筵。这些印刷书不再是古登堡圣经那样大开本的豪华藏品,而是每个人都买得起的小开本口袋书,因而得到最广泛阶层的欢迎。在16世纪上半叶,医生的平均藏书量从26本增加到62本,律师从25本增加到55本,商人从4本增加到10本,纺织工匠从过去的1本书变成了4本书。印刷技术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书市场,同时也催生了职业作家群体;在传统时代以个人身份资助作家的贵族不再是写作的必需前提,资本化的印刷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作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书籍印刷出版业从肇兴伊始,就是“在富有的资本家控制下的伟大产业”。

——据曹顺仙《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书籍刊印业较迅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印刷业所体现出的新特点。
(3)谈谈上述中外书籍刊印发展史对我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个人的生活范围、职务工作都是至高无上的主所交付和安排的……如果基督徒在某种对社会有益的事业中卓有成效,道德高尚,并参加和服从教会,他就具备了“蒙召”成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否则,便是弃民。……加尔文因此极力提倡诚实、正直、勤勉的职业道德,反对欺诈和投机。正如弗罗姆所说:强迫自己去工作,喜爱节俭,把个人的生活变成达到别人的权力之目的之工具,苦行禁欲,以及一种强制的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性力量,没有这些属性,现代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从加尔文宗教改革看西方现代性起源》

材料二   1525年,(王阳明)在《节庵方公墓表》一文中指出,“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在这篇《墓表》中,王阳明不仅把工商放到与士农平等的地位,还认为社会上出现“交鹜于利,以相驱轶,于是始有歆士而卑农,荣宦游而耻工贾”的现象,完全是因为“王道熄而学术乖,人失其心”所造成。他的“四民异业而同道”在其时引起了很大反响,逐渐改变了人们对工商的传统看法。到明末清初,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进一步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

——摘编自《略论王阳明的工商思想》

材料三   在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之下,中国从来没有独立的工商运行体制,而当工业文明的曙光到来的时候,商人阶层非常悲哀地无法建立独立的、新的商业伦理,企业家阶层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感非常薄弱。

——《中国为什么没有独立的商业伦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相关历史背景,评述加尔文经济思想提出的重要意义。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阳明对经济伦理的改造与加尔文有何共同之处,分析其未能真正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之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2018-03-17更新 | 905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6 .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和欧洲文艺复兴同属早期启蒙文化,有着相似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使命之一是摆脱宗教教义的束缚,冲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烦琐和空疏,把人们的视线由虚渺的“天界”拉向真实的“人间”……从这一意义上说,由“虚”走向“实”,是欧洲文艺复兴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动向。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明清之际,也兴起了清算明代学术的空疏。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材料三 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欧洲十八世纪的启蒙思潮分属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社会批判的产品,后者却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有些学人将这两种形态的文化等量齐观,显然不太恰当。如果要在欧洲文化史上选择一个段落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无论从产生的背景还是从所包含的内容而言,都以欧洲封建社会存在的最后几个世纪(14~17世纪),即严复说的西方“古学”转向“新学”的阶段发生的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

——冯天瑜《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文化到近代新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其批判对象与文艺复兴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和明清之际思想家针对“空疏的学风”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文化作比拟……文艺复兴运动较为相当”的理由。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未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试从影响角度加以说明。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哥拉对神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016-11-27更新 | 21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黄陵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普通班)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