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的神和人都具有自由奔放、独立不羁、狂欢取乐、享受人生的个体本位意识,而在国难面前又表现出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威力无穷的命运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困惑与恐惧,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精神。此外,他们在与命运抗争中激发出了蓬勃的生命活カ。古希腊文学正是在描写人对现世价值的追寻、人与命运的矛盾和抗争中展示了人性的活泼与美丽,表现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乐观与浪漫。

——摘编自《浅析古希腊人文精神》

材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中对平等的要求只是局限于市民(即资产阶级)范围之内。先进的启蒙学者则主张把平等扩大到一切人,要求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人们普遍认为一切问题的真正解决只能依靠科学进步,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在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一场人文危机。面对这种危机,现当代思想先锋们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反思。

——摘编自陈娜《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材料三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而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カ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人文精神流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流变带来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021-04-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皖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3 . 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二: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

——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从文艺复兴看新文化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的演进,请各举一事例说明。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差异?概括“外来文明资源”主要有哪些内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
2021-10-20更新 | 172次组卷 | 53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完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不仅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也研究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他们批判基督教的精神独裁,但并不否定神学,有的还竭力将古典学术研究与教会神学相调和。他 们注重世俗生活,却不反对信仰上帝,宣扬个性自由,同时又承认天命。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诚在彼特拉克的思想和著作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但丁的《神曲》既表达了要求理智解放和 情感自由的感情,又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蒙田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是我生是其人,死是其鬼。这些突 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宗教观念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摘编自陈绘绘《试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

材料二   “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 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 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 是伏尔泰的世纪。”伏尔泰又被誉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

——摘编自申海田《世界上下五千年(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观的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的理由。
2021-01-1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婚姻关系的变化带有很强的时代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际上几乎所有有钱人家的婚姻就好像生意买卖一样。例如,结婚的第一步就是双方男性亲属对财产安排达成一致的协议,但也有因为宗教或感情原因而结婚的。夫妻相亲相爱,理应就会携手营造幸福的家庭生活。在当时,离婚是非法的,但女子可能遭到抛弃。大多数的家庭夫妇白头到老。在工匠的家庭中,妻子是家庭和家庭作坊不可或缺的劳动力。

——摘编自玛格丽特·L·金著《欧洲文艺复兴(插图本)》

材料二:在欧洲的婚姻史上,宗教改革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在此之前,欧洲人择偶和结婚的自由度很大,甚至到了几乎可以任意的地步,男女双方只要表达了结婚的意愿,就能结成了一桩合法有效的婚姻。但是到了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规定: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这几乎是当时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要求。从那以后,欧洲人的结婚就变得不如从前那么随意了。

——摘编自俞金尧《宗教改革前后欧洲人的婚姻自由问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婚姻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宗教改革时期欧洲人婚姻观念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社会影响。
2021-01-1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普通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具有特色的则是早期启蒙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明清实学思潮的主流和灵魂。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孔子讲“爱人”,孟子讲“民贵君轻”,强调“制民之产”,重视人民的生存权利。早期启蒙学者在阐发启蒙思想时,面临着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批判理学的禁欲主义,争取人的生存权利,另一方面还要冲破“民本”思想所固有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藩篱,实现从民本向人本思想的转化。以黄宗羲、唐甄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对君权进行抨击,以王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批判,何心隐在《师说》中说:“天地于易,易天而不革天,易地而不革地,师也,至善也”。事实上,明末至清代学术界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不仅脱离了理学的藩篱,也开始挣脱汉代经学的羁绊,向近代科学迈进。

——摘编自丁冠之《论明清实学的早期启蒙思想》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一个由神和经院哲学统治的黑暗时代。人文主义先驱者用它们手中的笔做武器,对教会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揭露教会的黑暗。“整个中世纪,诗人们都在有意识地避开自己,而他(但丁)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法国的拉伯雷斥责宗教教条和教会泯灭人性、窒息科学、阻碍人类进步。在揭露教会“来世说”和“灵魂不朽说”的同时,人文主义者呼吁人们大胆追求世俗幸福。人文主义者对神学给人的迷惑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举起了人性解放的大旗。宗教的蒙昧主义使文化凋零、科学停止,人文主义者反对人们对宗教的盲目追崇和顶礼膜拜。达·芬奇号召人们在科学上要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有所发明的人,沟通自然与人类的人”。

——摘编自杨树虹《西方“人文主义”现实价值的辩证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并概括明清启蒙思想对传统思想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主义先驱者们思想中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对各自社会产生不同效果的根源。
8 . 思想启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富人和强者掠夺和压迫穷人的时间也已经够长了。”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摘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发展的视角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作用方面的相似之处。
2020-12-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驱使人文主义者讥讽教士丑行的是人性的要求,而驱使宗教改革家们揭示教会的腐败堕落的却是神性的要求。人文主义者要伸张感性的权利,宗教改革家则要重建信仰的权威。在宗教氛围浓厚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们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的教诲,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扬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18世纪随着以牛顿思想为代表的近代主流科学文化的植入,法国思想文化传统才会发生彻底变革。牛顿理论不仅用科学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家重建信仰的权威的主张。
(3)据材料三指出推动18世纪法国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文主义发展在社会政治领域表现出哪些理论成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横渠语录》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古希腊先贤:美德即知识;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个性解放,摆脱神学束缚。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否定一切权威,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内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差异。
2020-12-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