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学者伏尔泰说:“我在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孔子,他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二   中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儒家典籍《五经》,之所以值得尊重,被公认为优于所有记述其他民族起源的书,就因为这些书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

——伏尔泰《风俗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认为孔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2023-10-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552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晏婴说:“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认为周礼能“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孔子首次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命题。在他看来,人在其本性上原本相差无几,只是由于后天习俗的不同导致彼此道德品质的差别。因此,孔子认为,要想达到“仁者”的理想境界,关键在于个体的内心自觉,“我欲仁,斯仁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侧重于要求社会关系双方对已克制权利的索取、对人克尽义务的相互性。《中庸》认为“诚”是“天之道”,人必须“以诚载道”方能与其他人和谐相处,并认为“民无信不立”,必须“言而有信”、“敬事而信”方能立足社会。

——摘编自周庆玲《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思考》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西方文明充溢着追求自由、敢于冒险的海洋精神。因而,西方文化从源头上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保守思想存在根本的差别。西方人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他们认为世界万物一切价值虽不必然为人所创造,但都是人所经验可及的,个人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权利,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西方人还倡导通过个人奋斗和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强调自主、自立、自我奋斗。“人是生而自由的”,“确信和崇尚人类合乎逻辑地推理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主张“知识就是力量”,宣扬“科学万能”等。

——摘编自孙兰英陈嘉楠《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西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先哲提出的有关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主张,并分析这些主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中国相比,近代西方社会价值观的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022-11-30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王守仁和马丁·路德作为同时代的两位思想家,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各自民族历史的关键时期,并对后世历史产生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二   从政治上看,德意志的宗教改革是一场诸侯革命。自中世纪末起,德意志的领主们就渴望成为“自己领土上的教宗”;通过维登堡所发生的宗教改革,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每位德意志王侯都成了“教宗”,借此他获得了拥有主权的基础。

——摘编自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西方通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思想的核心,并结合所学指出陆王心学的积极之处。
(2)阅读材料二指出直接推动德意志王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简述“维登堡所发生的宗教改革”的主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明清之际,宋明理学对人们的精神禁锢作用越来越暴露无遗,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不断提高,人们再也不甘于仅仅作为手段和附属物而存在,于是,追求个体价值与自身解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市民阶层,也强烈地感受到封建专制制度对个体的压抑和束缚。明清之际的人性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而被明确提出来的。

——摘编自陈延庆《明清之际的人性论及其启蒙意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

——摘编自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人性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
2022-08-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真正有影响、有作为的哲学,都不是远离时代的哲学;而且,越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越是哲学大发展的时代。如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都是产生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丰子义《哲学要回应时代的呼唤》

材料二 欧洲思想的近代转型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其后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等多个阶段,至终迎来18世纪启蒙运动的高潮,而其后果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历时足足有五个世纪之久。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哲学家的思想主张和其主张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分析该时期哲学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欧洲思想转型的主要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主张的是一种道德主义政治思想。公民们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有良好的政治行为,那么国家也就会安定。对于统治者的产生,苏格拉底并不赞成民主制,其所主张的是一种贤人政治和专家政治……孔子认为执政必以德,对于三代的尧舜禹,孔子更是极尽赞美之词……与苏格拉底不愿首先去谈论人事之外的“客观存在”方面的问题一样,孔子的政治哲学更关注的是现世生活。

——摘编自何霖《苏格拉底与孔子之政治思想比较》

材料二   宋明理学为孔孟的伦理学说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孔子、孟子对天道讲得很少,宋代的理学家就对他们所提倡的仁义孝悌等伦理思想提出本体论的证明,从而创造出比较完整的体系。……然而……它的基本性质就是以孔孟学说为蓝本,给以自然观上的根据,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孔孟的学说。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摘编自张岱年《先秦儒学与宋明理学》、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苏格拉底政治思想的相同点。并依据材料二指出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反映的不同的社会本质需求。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传统与现实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17、18世纪中外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政治、经济原因。
8 . 文化凝练历史,历史承载文化,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大胆的将逻辑运用于人情世故。这些哲学家被称为“诡辩派”,以教育年轻人参与公共生活为己任。在像雅典这样的民主城邦里,他们教授学生公共演讲辩论之术。诡辩派人士认为,真理无关紧要,因为词语就是说服别人的工具而已。政治家口中的真理、正义和其他道德标准不过就是为了达到一己目的,取悦老百姓的工具。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文明启示录》

材料二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中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是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的,并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材料三   人们常说“艺术大众化”,但再也没有像“摇滚乐”那么真正大众化的艺术了。摇与滚的音乐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迅速传遍欧美,渐渐风靡全球,博得全世界年轻人的欢心……50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有力地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发展。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借助电子音响设备创作与演奏音乐……在西方流行过的各种音乐仍然存在,还不断出现种种新型的音乐。

——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诡辩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概述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使贵族社会“重整旗鼓”的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音乐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文化发展的规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大地以及一切低等生物都归所有人共同拥有,但每个人都拥有他自己的财产。这是一个人专有的权利。他自己的劳动成果,他双手创造出来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财产。只要他改变了任何物品的自然状态并把它带回家,他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劳动,加上了自己的东西,从而使它成为了自己的财产。……非经他们本人的同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其财产的全部或一部分。没有这一点,他们根本谈不上是有产者。任何官长越权发出的委任状或命令,如同任何私人的委任状或命令一样,是无效的,不起任何作用的。两者差别在于官长拥有为特定目的而设的职权,私人则毫无职权。因为,使人享有行为权力的,不是委任状而是职权,如果违反了法律,那就没有职权可言。

——摘自洛克《政府论》(1689-1690年出版)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世界近代启蒙思想家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思想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2022-04-08更新 | 22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世界“民族主义”的开端。法国大革命第一次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三大口号,并发表了《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后,民族自治、民族统一、民族个性等公民观念在欧洲得到传播和强化,以公民权和人权的理念取代了传统封建王国的效忠、等级观念,建立了“民主”的“民族一国家”。由此,“民族主义”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扩散、嬗变,形成后来几百年的民族主义浪潮,建立了许多“民族一国家”,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摘编自珠飒《近代“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探析》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一百多年间,中国始终呈乱象,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一以贯之。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可谓名副其实的“思潮”:潮过即落。但若仔细剖析各类思潮,仍能看出背后一条线,虽不十分明显,却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条线正是民族主义。如果将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的思潮条分缕析,都可以发现其所包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摘编自罗厚立《从思想史视角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