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大学者伏尔泰说:“我在东方找到了一位智者——孔子,他的书中全部是最纯洁的道德,在这个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时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二   中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儒家典籍《五经》,之所以值得尊重,被公认为优于所有记述其他民族起源的书,就因为这些书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

——伏尔泰《风俗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认为孔子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2023-10-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19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2023-01-07更新 | 1621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明清之际,宋明理学对人们的精神禁锢作用越来越暴露无遗,而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和不断提高,人们再也不甘于仅仅作为手段和附属物而存在,于是,追求个体价值与自身解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市民阶层,也强烈地感受到封建专制制度对个体的压抑和束缚。明清之际的人性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而被明确提出来的。

——摘编自陈延庆《明清之际的人性论及其启蒙意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重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就是看重人的尊严、重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却在于随之而来的人的力量、潜能、人的创造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被认识和被发现,从而认识到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正是人文精神之精髓所在,是其深层内涵。

——摘编自邹丹《文艺复兴:人性的张扬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人性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
2022-08-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真正有影响、有作为的哲学,都不是远离时代的哲学;而且,越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越是哲学大发展的时代。如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都是产生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丰子义《哲学要回应时代的呼唤》

材料二 欧洲思想的近代转型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其后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等多个阶段,至终迎来18世纪启蒙运动的高潮,而其后果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历时足足有五个世纪之久。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哲学家的思想主张和其主张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分析该时期哲学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欧洲思想转型的主要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凝练历史,历史承载文化,文化的发展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家大胆的将逻辑运用于人情世故。这些哲学家被称为“诡辩派”,以教育年轻人参与公共生活为己任。在像雅典这样的民主城邦里,他们教授学生公共演讲辩论之术。诡辩派人士认为,真理无关紧要,因为词语就是说服别人的工具而已。政治家口中的真理、正义和其他道德标准不过就是为了达到一己目的,取悦老百姓的工具。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文明启示录》

材料二   巴尔扎克,我认为他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中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是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的,并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材料三   人们常说“艺术大众化”,但再也没有像“摇滚乐”那么真正大众化的艺术了。摇与滚的音乐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迅速传遍欧美,渐渐风靡全球,博得全世界年轻人的欢心……50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有力地推动了电子音乐的发展。作曲家和演奏家开始借助电子音响设备创作与演奏音乐……在西方流行过的各种音乐仍然存在,还不断出现种种新型的音乐。

——庄锡昌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诡辩派”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概述其兴起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使贵族社会“重整旗鼓”的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请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二战后音乐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文化发展的规律。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世界“民族主义”的开端。法国大革命第一次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三大口号,并发表了《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后,民族自治、民族统一、民族个性等公民观念在欧洲得到传播和强化,以公民权和人权的理念取代了传统封建王国的效忠、等级观念,建立了“民主”的“民族一国家”。由此,“民族主义”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扩散、嬗变,形成后来几百年的民族主义浪潮,建立了许多“民族一国家”,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摘编自珠飒《近代“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探析》

材料二   晚清以来一百多年间,中国始终呈乱象,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一以贯之。各种思想呈现出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可谓名副其实的“思潮”:潮过即落。但若仔细剖析各类思潮,仍能看出背后一条线,虽不十分明显,却不绝如缕贯穿其间。这条线正是民族主义。如果将晚清以来各种激进与保守、改良与革命的思潮条分缕析,都可以发现其所包含的民族主义关怀,故都可视为民族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

——摘编自罗厚立《从思想史视角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内容并举例说明其在不同地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教皇被因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形成米兰、成尼斯、西西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当时意大利人可以说是欧洲最有文化和教养的民族。同时,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编织的,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被意大利人首先摆脱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人文主义者对经院哲学中的教义神学毫不关心,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苹分新和抽象思排,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路德则认为经院神学固然在理智上取得了후越功绩,但很可能遮蔽了基督信仰的本质,使信仰逻辑化,无助于宗教实践;重要的是要回到《圣经》中,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三 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人首先摆脱了“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8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作者生卒时间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哥白尼1473—1543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马丁·路德1483—1546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洲革命高潮奠定了思想基础。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近代史教研组主编《世界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2022-10-25更新 | 225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在经历了笛卡尔以来整个世纪的沉思后,西欧进入到了自觉运用理智的阶段。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运动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羁绊的渐进、积累的必然结果。

——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宣扬自由、平等的同时,也撰写了关于人民主权的文章。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及其具体主张(任举两例即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启蒙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2022-06-30更新 | 124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致远、禹泽、汉兴)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要坚持基督,其他的诸如苦行禁欲等行为就不再成为表明信仰的标记,神职人员是否结婚这等行为完全由人自由取舍,任何人不得禁止,否则就是违背上帝的旨意。同时基督徒有权对圣经做出自己的理解,无需神职人员的中介。这些思想摆脱了天主教会的圣礼得救论与善功赎罪论,使人的信仰摆脱了外在形式,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路德还十分重视提高普通信徒在教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认为普通信徒在上帝面前是根本平等的,普通信徒均可成为祭司。

——答小群、孙琥瑭《从路德的宗教改革谈宗教与社会相适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路德的平等观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