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中国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古希腊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5世纪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院的发展,其实是北宋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庶族地主阶层崛起,迫切需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

——摘编自肖啸《数量远超唐代十倍:宋代书院为何如此兴盛》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前,欧洲大学大多数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延伸到东欧、中欧等地区。早期的欧洲大学是由学生来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文艺复兴时期,学校的行政与管理职能都由教师群体成立工作小组来负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浪潮使得原本传统的经院神学类课程受到严重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类的课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文艺复兴前,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这样的专业人员而设置的,随着新思想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体现国家、民族特色的大学也成为真正培养全方面优秀人才的机构。

——摘编自周磊、解秀波《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学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前后大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   使我数千年历史以脓血充塞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万里土地为虎狼窟穴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

——摘编自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年)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关注的领域有何不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以及原因。
4 .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提出“君主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之间的本质目的有何相似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3)依据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气息。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这就是诚信。

材料三: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黄宗羲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关于理想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2020-01-18更新 | 129次组卷 | 1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6世纪,王阳明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改造,同时期马丁·路德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赋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

——摘编自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
7 . 伏尔泰与卢梭是启蒙运动的灵魂人物,但两人也是著名的“冤家对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泰一直是卢梭心目中的导师,“有朝一日成为被伏尔泰注意的作家”是青年卢梭的梦想。1755年,卢梭把自己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寄给了伏尔泰,这本来是启蒙时代重要的思想成果,与伏尔泰的理性精神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伏尔泰没有能读懂卢梭,他在给卢梭的信中说:“至今还没有人如此煞费苦心地要让我们与禽兽同类。读了您的著作,人们意欲四足爬行。不过我失去此习惯已逾六十年之久,复习恐怕力不从心。”随着两人在思想争鸣上的加剧,双方的关系逐渐恶化。1760年,卢梭给伏尔泰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先生,我也不喜欢您,我是您的门徒,又是热烈的拥护者,您却给我造成了最痛心的苦难。”“总之,我恨您……别了,先生。”

材料二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以上材料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分析伏尔泰与卢梭两人成为“冤家对头”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与卢梭两人争论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继承、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似之处,并归纳两者思想的不同。
9 . 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二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巨人传》属于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作品?你是否同意材料一对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的“他们”发起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
2018-12-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中国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仁则荣,不仁则辱”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材料三 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和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启蒙思想家在政治领域中提出的建议的核心内容。在其影响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