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郑大华教授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清末民初,是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的量在增加,旧的量在减少;反对国外民族压迫与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斗争交织在一起;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第二阶段,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征为: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结合。第三阶段,“九一八”后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其特征为: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国内各个阶级、各党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结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郑大华《“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

材料二   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48年的威斯特法利亚条约,但一般认为以民族主义为寄托的民族国家构建始于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霍布斯鲍姆认为,“现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的欧洲,是一个以法国大革命为契机的近代现象。”民族主义是伴随近代西方民族国家构建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出现的,它表现出一个简单的政治原则即“坚持政治的和民族的单位必须一致。”……民族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共同体为依托,强化民族意识和情感、维护民族传统和特点、强调民族利益的思想观念,它可以发展为一种最具民众动员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属于自己民族的民族国家。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起来,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争取公民自由和民主权利,开始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这一阶段民族主义思潮的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求实现民族自决,建立自己独立的民族国家。

——罗富明《中国近代国家建构思想与西方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说明影响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性并说明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主要思想家的观点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位思想家各自的主张,指出其历史作用。
(2)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虽然出现的比较早,但思想高度及社会效果却远不如法国的启蒙思想,为什么?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所谓“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有哪些?
(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观点?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仁宇先生说:“世界上竟有何种名花异卉,会萌芽达三四百年,还不曾开花结果?”不管是王守仁、李贽,还是徐光启、宋应星,不管是海瑞、张居正,还是黄宗羲、王夫之,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没有涉及由此(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而引起的社会变动。因为在每次社会变动剧烈之时,总会有一些所谓的“先知先觉”者发出呐嘁,呼吁统治者采取行动。在他们的著作中对经济论述较多的仍是“重本抑末”“减赋节役”“富国富民”等其他方面。孰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思想领域的变动还是伴随着社会变革静悄悄地行进。

——摘编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上卷)等

材料二 西欧14、15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实为其社会所孕育着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式完整基因在内的有机胚胎,主要以西欧中世纪城市为载体。或者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建立过程中,由于其内在素质和传统文化诸关系,逐步培育出这一有着细胞系统构造的胚芽,且在有关条件下茁壮成长。“城市基本上是自由的庇护所此,他拥有从公民而来的一切权利。他可以自由结婚,并让他的儿女自由结婚,他可以随便迁出,随意往来,可以自由支配他的财产,如同自由支配他的人身一样,可以取得、占有、让渡、交换、出卖、馈赠和遗传他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不受领主的管制。他的土地可以转让,可以租出和抵押,可以典当,一句话,容易变成现钱,以便促进商业的一切活动。”

——摘编自布瓦松钠《中世纪欧洲生活与劳动》,商务印书馆1982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成长的有利条件。
(3)并分析这些成长是如何促进16、17世纪西欧“政治、经济、文化”“胚胎”发展的。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材料二: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材料三:他们认为灵魂得救只需要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宗教仪式。上帝的恩典就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仰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

材料四:卢梭提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如何评价其观点?
(2)材料二中,莎士比亚宣扬了什么精神?
(3)根据材料四,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材料一、二、三、四反映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过程中哪四次思想解放运动?
2016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雕塑,我们的知识,总而言之,不胜枚举的一切都是我们创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语言和文字也是我们创造的。越是想象,我们就越是不能不赞叹这些成果,不能不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惊异

——摘编自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材料二   但是罗马教廷人士硬说:世俗权力不是在精神权力之上,管不着它——请问这是什么基督教义?……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摘编自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核心思想及其突出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及实质。
(3)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行成丛林。

8 . 当前中国部分学者和文化人提出倡导国学,以保持本民族精神,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弘扬文化传统。但部分学者则指出对待国学不能一味的倡导,而应科学对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训蒙读物,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之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其中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材料二中的“梨洲”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中哪些“仍蹈袭孟子之故辙”,哪些又体现了“转变”。
(2)运用材料三评价黄宗羲的思想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给他的一个反对者的信中写道:“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三: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曾说过:“没有一个人从自然得到了支配别人的权利。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都有享受自由的权利。”


(1)归纳材料一中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三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3)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四与材料一的侧重点各自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诚如布克哈特所言,“远在很久以前,我们就能在意大利随处发现一种自由人格的发展……但在13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从人文主义者本身来说,他是不能不具备多方面的造谓的,因为事实上,他的学问不仅限于研究古代经典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为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服务”。对于人文主义者来讲,他们在选择庇护人时如果去挑删对方的道德问题那就难以找到工作,更不用说去维持生计了。

——摘编自周春生《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个体精神)

材料二   毗邻意大利的德国,人文主义者中包括语言学家、文学家、宗教改革家、传教士及大学中的年轻教师,主要足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敏感,以发表讽刺文学和造型艺术著称。重点是揭露和批判罗马教廷以及天主教会的专制。由于德国分裂割据,德国南部受意大利影响大,以纽伦堡为文化中心,中部和西部人文主义中心为科伦等城,那里天主教会势力大,保守气氛浓。北部与尼德兰关系密切,重视教会和宗教改革是其特征。德国国内新兴资产阶级较弱,人文主义者的政纲和活动欠坚决。

——摘编自刘丹忱《试论欧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与德国宗教改革家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