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社会问题,孔子提出“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要体察民情,“为政以德”;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要求统治者恢复西周的等级秩序;在哲学思想方面,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摘编自刘孟骧《中园儒学史话》

材料二   对于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苏格拉底则大胆地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进行修正;对于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所造成的社会混乱,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已有的美德”等观,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日趋衰颓的城邦制度。

——整理自《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对后世东西方的主流思想分别产生的深远影响。
2022-07-1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西欧,人与人之间不论在社会生活或私人生活中,个人的联合成为社会的纽带。这些关系因受等级和不对等的影响,其特点一般都是有权势的人给予自由人保护,自由人则表示竭诚效忠。这种复杂的联系制度取代了已然消失的非个人的国家权力。

——摘编自郭佳丽《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152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决定让路德出席在沃尔姆召开的帝国会议。在会议中,路德据理力争,决不放弃自己的宗教主张,加之在此之前,路德已经通过焚烧利奥十世的晓谕向罗马教廷的权威发起挑战。德国的教会实质上不再受罗马教廷的控制,罗马教廷对德国政治的控制力减弱,德国有了自己的宗教新思想,也不再受罗马教廷的盘剥。

——摘编自程子妍《试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材料三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帝国在行政架构上实行联邦制。在组织结构上,新成立的帝国由25个邦和帝国直属领地阿尔萨斯—洛林组成。在58个议席中,只需14票即可否决任何议案。因此,拥有17个议席的大邦普鲁士有能力否决任何不利于它的法案,确保其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邢来顺《19世纪德国统一运动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结果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统一的标志及其政治架构,以及实行这种政治架构的主要原因。
2022-07-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城市繁荣,文化充分发展,从而催生出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rinascere”,意思是再生、复兴。托斯卡纳以其独特面貌与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的背景,将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扩展到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在15世纪时达到全盛。西方在中世纪时把上帝和彼世作为思想的中心,文艺复兴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和现实世界上。

——摘编自【法】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二   发源于意大利,随后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的兴趣从天国拉回到了“尘世”,借“复兴”之名“复活”,即再现在古代希腊自由天地中生存过的人。在中世纪,对自然界进行过多研究基本上是不被允许的。而在人文主义者看来,既然自然界是上帝的作品,那研究自然界同样可以达到赞美上帝的目的。它使学者们从“一个针尖上可以站多少个天使”之类的烦琐争论转向了对自然界的实际探索。这一时期正是近代科学革命风起云涌之时,众多学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摘编自李建珊等《欧洲科技文化史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所具备的条件。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城市贵族和富裕的商业资产阶级乐于将自己的子女送至大学和各类专门的学校。16世纪末,威尼斯成年男性的识字率提升到33%,成年女性的识字率约为13%。印刷书籍不仅成功颠覆了中世纪手抄书制作烦琐、流通缓慢、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印象,更以其多样的装帧设计、丰富的内容题材、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流通渠道,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书籍消费的需求。除了针对专业人士,如教士、律师、人文主义学者等出版的大开本、装饰华丽的职业用书之外,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开始流行小开本、对页、便携的通倍读物和方言书籍。购买和收藏书籍成为意大利人民文化消费活动的一大亮点。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消费》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报纸行业发生巨变,非官方的报纸《邮政男孩》和《邮政人》出版,占据了英国社会市场。到18世纪时,报纸行业已经颇具规模。1702年,英国第一份国家性质的报纸《每日新闻》诞生,随后各种全国性报纸纷纷出现。18世纪中期,伦敦许多报纸发行量已超万份,比如服务于工人阶级的《手工艺人报》。这些报纸除了向特殊人群提供专门信息外,还大量刊登政治新闻,是民众了解国内外政情的重要媒介。报纸也成为当时阐释社会活动之思想的重要平台。

——摘编自贺添奕《试论17〜18世纪英国民众阅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16世纪意大利盛行购买和收藏书籍之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末以来英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发展了千年之久并深深扎根于人心的基督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心情是极端矛盾而复杂的。一方面,他们抨击教会,无情嘲讽僧侣,反对禁铟人性的基督教教义,要求以人本替代神本,提倡理性与信仰相分离;另一方面,他们始终坚信上帝至上的思想,并怀着深厚的宗教情结,与教会进行了广泛的合作,表现出对基督教信仰的虔诚与执着。

——摘编自冯英《论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历史舞台。他们丢弃了前人所披的种种外衣公开向宗教神学和封建君主专制开火。他们用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对抗宗教迫害,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

——摘编自尹虹《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相比,启蒙思想家对宗教态度的
不同及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作为一个人民,除了遵守法律,还有什么方法能够使自己少受城邦的惩罚?”他认为“守法就是正义”,正义也就是守法,两者本身是一回事,这既是拥有和坚持正义的表现,又是守法的表现。同样,苏格拉底也极其反对用民愤来左右审判的做法,他曾在处理“十大将未收阵亡兵士之尸”一案中,毅然强顶民愤,“虽恐吓万端,他全不顾”。苏格拉底探讨了如何公正地执行法律的问题,在对其最后的审判中,使得人们更能体味“法律是人世间最后的判决”。苏氏还认为神法与人法不同,“因为人类是不可能都聚集到一起的,而且也不是都说同一种语言的”,所以,神法不是人制定的,神法的效力强于人法,“违犯神所制定的律法的人是无法逃避刑罚的”。

——摘编自李鼎楚《论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西塞罗对物和人的因素视而不见,认为法律源于神,“法律是神的一贯意志”,但西塞罗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把神的法律世俗化。在西塞罗那里,法律起源于神却并不神秘,“人与神共同具有法”,人通过与神共有的理性,必然能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相对应的法律。古希腊自然法学说的罗马化,也是西塞罗一生的重要使命,因此,在西塞罗的法律起源理论中,神只是起点。西塞罗以永恒普遍的自然法为前提推导出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竭力强调在理性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思想是有其时代根据的。他从自然法理论推导出共和政体的法制思想,认为应依照自然法组织共和政府,他指出在这种政体中,无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以“服从法律为美德”。

——摘编自段祺华、刘小兵《荀子和西塞罗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西塞罗的法律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格拉底和西塞罗法律思想的启示。
7 . “启蒙运动”与“中国”颇有渊源、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近现代以来,中国出版了大量研究启蒙运动有关的著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作为一个自然神论者,他把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作为其自然神论的思想基础,认为孔子的哲学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合乎自然和道德的新的“理性宗教”。他同样也受到中国文化以及朱熹理学思想的影响,并高度赞同朱子理学自党的理性精神。伏尔泰主张不应该继续盲目速信基督教,应学习中国的儒家思想,用历史的眼光来判断基督教。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中国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在欧洲陷于迷信腐败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实行最有道德的纯粹宗教了”。

——摘编自那上仪《中国儒家思想对1718世纪法国的影响》

材料二   下列是中国出版的与研究启蒙运动有关的部分著作:

书名作者出版社
《新文化运动与世界文明》李勇安徽大学出版社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商务印书馆
《法国大革命史》阿尔贝,索布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陈小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儒学的原因并对这一行为进行评价。
(2)请从材料二中任意选择两本书,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分别说出选择这两本书的理由。
2022-03-0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欧洲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与城市及跨区域商业贸易和资本主义手工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1214世纪,意大利城市迎来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为保持经济优势,各城市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策,控制海上运输路线和商品分销网络,实现巨额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财富和领先的奢侈品制造业,为意大利的奢侈消费提供原源不断的动力。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高流动性以及商业资产阶级的兴起,推动意大利消费阶层不断扩大,将城市的消费需求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此外,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的兴起和自我人格的觉醒,为追求个人感官享乐和物质欲望提供了思想支持。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材料二   如果说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向未知的物质世界进军的话,那么文艺复兴则是人类向未知的精神世界的进军,是在精神世界中进行的探索。这个探索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顿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

——摘编自王春生《论文艺复兴的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现奢侈风气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
2022-03-0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确实在思想界带来了一次大解放。在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精神力量和世界观,导致近代欧洲社会变革和科学革命。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积极倡导俗权、君权、主权的价值观,从观念上整合了基督教及神圣罗马帝国所谓统一下的旧欧洲的行为主体,加深了人们对主权国家本质的认识,促进了主权国家的形成和完善。

——摘编自刘健材《浅论文艺复兴的历史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领。在宣传和教育上,他们不仅完成了许多专门的学术性、理论性著作,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而且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大量出版发行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并且多方面利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接近大众的文艺形式,力求让更多的群众受到教育。

——摘编自谢雁《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艺复兴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活动。
2022-02-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导思想。早在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就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新文化代表人物。彼特拉克第一个提倡人文主义,主张摆脱神学迷信的控制。人文主义主张人性崇高、个性解放;要求民主,反对教会的控制;强调人道,反对神道。在人文主义者看来,好的人应该是人性自由、富有知识、人格高尚、衣着华美、生活优越、文质彬彬、兴趣广泛,等等,总之是十分有品位。当然这在那时是非常革命的,是对占统治地位的教会的挑战与批判。人文主义后来在西欧地区得到发扬光大,17世纪更出现了像莎士比亚这样的大师。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在下列几点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仅在自由和个性解放上继续追求,而且要根本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法治和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二是提高到哲学角度论述问题,而且还不给宗教留下一块阵地,用无神论完全否定了任何宗教与神学。像经济自由、人权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后来都成为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原则,而且行之有效。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4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得以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晚期欧洲人文主义的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