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古希腊先哲们将研究重点由自然转向人类社会,苏格拉底要求人们发挥理性思维,追求关于某种美德的相关知识,以实现对好的、善的生活的追求。这种理念可使理性的人控制自身的欲望,从而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状态。只有懂得运用自己理性的人才能不去做与道德相违背的事情,选择通向善的道路。

——摘编自谷雨《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研究》

材料二   “节制”是荀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荀子的节制主张内涵丰富,包括限制怒、骄、惧、忧等情感,规约名利、声色等欲望,禁止争斗、巧辩等行为。作为礼乐制度下道德维度的规训,他的理念呈现出包容与和谐性,具有圆融的审美倾向。在荀子看来,节制是诸多关系的调节器,只要通过教化和引导人管理好自我的欲望,就可以实现物欲平衡。

——摘编自姜红《荀子节制思想之探析》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苏格拉底“节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节制思想的特点,并分析二人的节制思想共同的积极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这与意大利城市生活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意大利的城市以工商业和银行业致富,城市生活丰富多彩,世俗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受到重视,这为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沃土。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才辈出、众星云集。14世纪,佛罗伦萨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三位著名的开拓者。文艺复兴盛期出现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人们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拿破仑说:“大革命是思想家的业绩。”路易十六也曾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而且启蒙思想家们设计的“理想王国”也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妙。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其发源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它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巨著。由于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1)材料一表明普罗泰格拉对神持何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普罗泰戈拉还有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其他主张。
(3)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请简要评价这场运动。
2020-08-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启蒙运动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特别强调什么?莎士比亚的名言体现了什么思想?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改革?
(2)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3)材料三康德的名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2019-07-1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之《哈姆雷特》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绘画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展示了人性的美。下面是三幅不同时期以圣母和圣婴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请回答:
(1)材料一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2)材料二中,哪幅绘画作品最能体现上述思想?你的依据是什么?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启蒙运动就是……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请回答:
(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名言体现了什么思想?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改革?
(3)根据材料三,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材料三康德的名言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启蒙运动的影响。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过去的一切只值得怜悯和鄙视。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理性的王国才开始出现。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是历史的必然,虽有过激之嫌,但不可肆意丑化和歪曲。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历史又证明封建体制内无法开出一条足以振兴民族、抵御外辱的新路。在这样的形势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有识之士以传统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子作为批判的把子,应该说时代赋予的动力,是当时中华民族时代任务的召唤。因此,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观点无可厚非,他们颇为激烈批判态度,其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而扫除障碍。

—陈道贵《孔子之现代意义的三个层面》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思想启蒙的异同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载集》

材料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

材料四: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哲学家告诉我们,“为善至乐”的乐,乃是从道德中产生出来的。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

请回答:

——苏格拉底

(1)上述四则材料表明古典时代中外先哲思考和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他们表达了人类精神发展过程中怎样的共同追求?

(2)选择上述材料中的任意一则,对其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铁器的大规模使用是在公元前800年以后。中国经考古发现的最早铁器属于公元前6世纪,但铸铁与锻铁基本同时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也是空前的。约公元前800年以后,在希腊,人的地位从起初的单由出身来定,发展到由出身加财富来定,以至在某些邦里出身和财富都不再特别强调;在中国,由出身决定贵贱的情况也有了变化。

在希腊,斯巴达、雅典等邦之间的争霸斗争十分激烈,各邦内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斗争也很尖锐;在中国,春秋时期曾有五霸的争雄,战国时期则有七雄的兼并,……也存在着复杂的矛盾与斗争。

材料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至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文化传统,他称之为“轴心时代”。其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希腊泰勒斯万物皆源于水
赫拉克利特万物的本源是火
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中国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材料三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亚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希腊与中国精神觉醒共同具有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在研究方向上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

(4)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北宋﹞王安石《周公》

材料三: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可以有这样一种政体,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不强迫他做的事,也不阻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许可他做的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奉法者强则国强”和“立善法”的背景,落实“立善法”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2)概括材料三的二层含义及其关系,指出材料三和材料一、材料二的本质区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