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法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和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一个理想的国家,是要通过不同因素之间的协调而获得和谐”。

——(古罗马)西塞罗

材料二   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也许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塞罗的思想主张。
(2)以启蒙运动为例,指出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万民法的积极影响。
2022-04-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接受了洛克关于财产私有权是人在自然状态就拥有的天赋权利的观念。“在我们这个不幸的星球上,生活在社会里面的人们不可能不分成两个阶级:一个是支配人的富人阶级;另一个是服侍人的穷人阶级。”卢梭则主张“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的粮食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要想使国家稳固,就应该使两极尽可能地接近;既不许有富豪,也不许有赤贫。”

——据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伏尔泰《哲学通信》等整理

材料二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1)根据材料一,概述启蒙思想家在“财产私有权”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对“社会”觉醒的作用。
(2)结合所学,简述“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的理由。列举辛亥革命后先进中国人对“中国民主化道路”进行“新探索”的成果。
2022-03-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思想的力量应时应势而发。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某一突出思想家书籍的目录作品目录

章序章节
第一章一般的法
第二章直接源于政体性质的法律
第三章三种政体的原则
第五章立法应与政体的原则相适应
第十一章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与政体的关系
第十二章建立政治自由的法律以及政治自由和公民的关系
第二十七章古罗马继承法的起源和变革
第三十一章法兰克人的封建法律理论与他们的君主国变革的关系

材料二   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活动示意图


材料三   1875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有人据此宪法画出了相关的政治架构示意图


——以上材料根据张芝联《法国通史》《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等材料编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介绍这部书籍,并指出该书核心思想及其意义。
(2)阅读材料二,写出图中①处的重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战役前后拿破仑政权在内政外交方面的重大举措,并据此分析拿破仑的主要军事活动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三,有人说这部宪法实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有人却说它只是在“纸面上确立了共和政体”。请您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地解释。
2022-03-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20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东海西海,心同理通”,理解历史的延续与变迁、统一与多样,有着不同的视角。阅读材料,充分运用材料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路德的一个重要思考是如何把《圣经》直接交到民众手中,用德国民众的语言翻译《圣经》是他的答案。德文本出版后既实现了还宗教于民众的目标,还找到维系全体德意志民族的最佳工具。更重要的是,人们一旦拥有自己的《圣经》,一旦开始了对基督教中历史的成分和非本质之物的批判,这种批判就不会中止,直到对《圣经》,这个基督教的最后权威的批判。

——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   北半球的气候自14世纪开始转寒,在1470-1520年形成一个“冰河期”。1315年到1319年间欧洲暴雨连绵,在高纬度地区开始,饥荒席卷欧洲大陆,导致数千人死亡。然后就是黑死病(鼠疫),从君士坦丁堡、热那亚、马赛漫延开来,竟一下子夺去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丰饶世界”结束了:地中海岸繁荣的13世纪形成的物价模式和工资形态被颠覆,更多雇工的人身依附被取消了;通晓古拉丁语的牧师和教师大量病亡,倡议用本国语作为严肃写作工具成为潮流。旱灾、洪灾、时疫、饥荒,不断上演;流民、动乱、战争、极权,家常便饭。……一个好端端的人在一夜之间悲惨死去,使阿奎那时代对理性神学信仰很快崩溃了。1620年到1720年,又一个寒冷期导致了“17世纪危机”,它在中国体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西方阿奎那理性神学一变而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人学”,或者说对于宋明理学一变而为清代注重经典考证和实学的问题。有学者认为“东海西海,心同理通”,或可从不同的角度寻求其变迁的共同原因:①主要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变迁,特别需要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其背景。②认为主要是思想内在理路决定,需要检讨思想史来展开。

——据(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布莱恩《小冰河时代》等整理


(1)写出路德的代表作。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两种解释,您更侧重于哪一种?侧重解释①,请充分运用材料信息,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为例予以阐释。侧重解读②,请结合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的修养论主张予以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022-03-1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乔治三世(17601801英国国王),在位期间力图恢复某些已推动的君主权力,建立其个人统治。结果遭到内阁的抵制。腓特烈·诺斯(17701782英国首相)在写给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在这个国家,王座上的君主不能反对下院深思熟虑的决定。陛下的前任君主们……曾不止一次地被迫违背自己的意志而屈从议会的决定……他们的让步从未被视作不体面,而是被认为是他们明智的标志。” 乔治三世晚年曾哀叹:他被迫放弃一切据以行动的原则,成为“奴隶”。他个人统治及其倒行逆施政策的结束,为工业革命和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重大政治障碍。议会君主立宪制从此巩固,英国经济从80年代起开始“起飞”。

――编摘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确立与巩固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1788年,为了纪念“光荣革命”100周年成立了一个“革命协会”,协会成员宣称:1688年“光荣革命”的原则并不是妥协,而是人民主权的思想。1789年,该协会的普莱斯又在一次演说中指出,“光荣革命”已经宣布了自由的人具有下列一些最重要的权利:良知即信仰自由的权利;反抗暴政的权利,特别是挑选他们自己的统治者的权利;拒绝执行统治者的错误言行和组织他们自己的政府的权利。

――编摘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2)阅读材料二,你觉得哪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与材料最贴切?说出他阐述这一思想的著作。并概述他的主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1-11-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意大利发生了一场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的文艺复兴运动。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也是欧洲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之一,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从14世纪开始,佛罗伦萨的豪商巨贾,竞相招引来自各地的诗人、学者和艺术家,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优越的创作条件。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科西摩.德.美第奇就说过:“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

16世纪,罗马教皇热衷于保护罗马帝国的遗迹,喜欢用壮丽的教堂和美轮美奂的宫殿来装饰罗马城。他们便不得不向世俗的爱好让步,向那些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不敬神的艺术家敞开大门……

——根据人教版选修6教材整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的两座著名的教堂,



(1)概括材料一中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心的变化。
(2)写出材料二中两座教堂的名称和大圆顶的主要设计者。根据所学指出两座教堂所体现的共同建筑风格及其内涵。
2021-11-05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从20世纪最初的10年到30年代中期,“中国的文艺复兴”一词被广泛使用, 以指代“五四运动”(编者注:指广义的五四运动即1915年开始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胡 适在1917年,正式把这一名号安在“五四"头上。是年6月,胡适在返回中国的路途中, 读了 Edith Sichel所写的《文艺复兴》一书,他惊喜地发现欧洲文艺复兴时,曾有土语文 学的崛起,但丁(Dante)等人就用土语写过文章。这说明他提倡白话文是有历史依据的。从 此他开始把中国新文化运动和欧洲文艺复兴相提并论。

一一整理自李少兵《爱国、启蒙和文艺复兴——五四运动的定性及其历史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幅作品的作者和主要艺术特色,并指出收藏 图1作品的博物馆名称和该博物馆的历史地位。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定性观点,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 理由。
2020-06-06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19年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8 .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艺术是城邦文明的独特产物。由于神庙成为城邦文化的城市与宗教的核心,艺术和建筑在神庙上得到最高度的表现。这些神庙是受人尊崇的男女保护神的住所。……雕刻是建筑的侍女,诸神的庙堂均用雕刻加以装饰。……希腊的一切艺术都体现了希腊人平衡、和谐和中庸的基本思想。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罗马人的民族精神中首要的表现为质朴务实的传统美德。罗马法律的建树带有罗马文化务实的特征,从而使罗马法律的发展显得灵活有效、丰富实用,逐渐跃居其它古代民族之上。罗马人不仅在法律、史学等领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珍贵的遗产,而且在建筑方面也取得令人钦佩的成就。神庙在罗马建筑中堪称一绝。罗马帝国容纳各民族的传统多神教,为了表达兼容与统一综合各民族宗教的博大胸怀,奥古斯都的女婿阿格里巴兴建了著名的万神殿,后由哈德良皇帝重建。

——摘编自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

材料三   在文艺复兴运动后期,大批人文主义者聚集在罗马,他们充当教皇的秘书、使节或顾问,有的还受教皇任命承担了教堂的修建和装饰工作,使罗马一度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心。关于罗马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盛期中心的原因,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教权的衰落以及当时整个教士阶层的世俗化,致使教皇大力招揽人文主义者。②人文主义者暧昧的宗教态度以及教皇给人文主义者提供圣职和优厚俸禄,使人文主义者志愿为教皇服务。

——据孟光彩《文艺复兴时期罗马教皇和人文主义者呈现复杂关系的原因分析》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卫城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帕特农神庙为例,概括其建筑艺术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结合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和万神殿的修建说明罗马人的“质朴务实”精神。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从教皇的角度分析罗马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中心的原因。侧重分析②,请以米开朗琪罗的建筑和艺术作品为例,说明“人文主义者志愿为教皇服务”的观点。(只作选择不作阐述者,不得分)
2020-03-3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3、14世纪以来,东西方出现了许多雄伟壮观的建筑,它们承载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93年,佛罗伦萨共和国当局为提升形象委托迪坎比奥设计主教堂,委托书上这样写道:您将建立人类技艺所能想象的最宏伟的最壮丽的大厦,您要把它塑造得无愧于这颗结合了万众一心的公民精神而显得极其伟大的心灵。1296年,教堂开始动工兴建,这座使用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美丽教堂将文艺复兴时代所推崇的古典、优雅、自由诠释得淋漓尽致,花了175年时间才最终建成。在建造拱顶时,精通罗马古建筑的工匠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为总建筑师。他仿造罗马万神殿,采用了新颖的“鱼刺式”的建造方式建造了教堂圆顶,将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的完美结合,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这座穹顶的历史意义在于突破了天主教会把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而严加排斥的束缚,因此,它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


(1)结合上述材料,概述佛罗伦萨大教堂修建的目的、大圆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历史地位。

材料二 建筑是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历史沧桑的见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外现。综观中国的古代建筑,在几千年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深受儒道两家文化的交互影响,无论是宏伟的宫殿、庄严的寺庙、幽静的园林,还是丰富多彩的民宅,都以其独特的形式语言,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中国传统思想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就是中轴对称。中轴对称原则从汉代至今采用了几千年,逐步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群主要的布局方式,通过建筑中轴线的贯穿作用,达到建筑艺术高度表现的境界。


(2)请你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所学内容,列举具有中轴对称的典型园林建筑和民居各一处。有人把中轴线称为古代中国的“精神轴线”,试结合所学阐述这一观点所赋予的文化内涵。
2019-12-29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法国作为一个欧洲大国,在历史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众多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法国启蒙思想是当时法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上的反映。它的出现不仅直接促成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而且也影响到世界的其它地区,其中也包括遥远的中国。在近代中国发生的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一不折射出法国启蒙民权思想的烙印。

——据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尹斌《法国启蒙民权思想与陈独秀民主观的演变》改编

材料二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一战后法国建立了共产党,印发大量马列著作,翻译多种革命报刊书籍,吸引了大批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比起国内从进步报刊上学习译载的马列著作,留法学生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是通过阅读原著来实现的,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论述更具体、更清晰,他们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代表们还提出要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条件、步骤来建设党。毛泽东曾指出:“在法国,许多勤工俭学的人也组织了共产党,几乎是和国内的组织同时建立起来的。”……党的一大召开时全国党员58人,其中留法生6人,占总数10.3%;中共三大时留法党员77人,占总数18%;中共四大时留法党员达210人,占总数20%还多。

——摘自冉世民、孔令国《伟大的足迹——百年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材料三 二战后,法国的复兴经历了40个年头,制定并实施了九个现代化计划,才从战争的废墟上实现了今天的现代化,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摘自孙慧双《法国现代化4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这句话中“革命”的含义。请结合“20世纪(初)中国发生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相关史实,论证卢梭、孟德斯鸠的理论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简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期间邓小平的早期革命事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为实现“法国的复兴”而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主要特征。用一句话指出法国这一经济发展模式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所呈现的不同特色。
2019-12-2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三11月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