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片展示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重要人物。提炼出图片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主题的发展历程和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主题,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5、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7-12-06更新 | 300次组卷 | 17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通辽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特优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